杨柳八首·其二

杨柳八首·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

译文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注释

杨柳枝:原为乐府曲名,后变为宫词,又演变为词牌名。又作“杨柳”。《碧鸡漫志》入“黄钟商”。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傍(páng):同“旁”,旁边,侧边。

须,一作“预”。丝,一作“枝”。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杨柳八首·其二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温庭筠的《杨柳枝》和许多新创的词调一样,既是词牌的名称,也是题目。像《杨柳枝》这样形式的歌词,和《竹枝词》《凉州词》等一样,只有在倚声歌唱时才有区别,作为书面文字,它与七绝略无不同。

  温庭筠的八首《杨柳枝》描写的都是宫苑边的杨柳。这一首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

  前两句明写柳,而由柳触发起的别情却隐含其中。“南内墙东御路旁”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柳丝黄”一句,明写柳色,柳丝嫩黄,置于绿的春色中,愈显娇美动人。此句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

  后两句以报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衬,写行人仍然对柳最伤情,将别情点破。“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一句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写离情的诗词通常借柳起兴,或见柳生情,而此词写行人离情虽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间以杏花相衬,于比较中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如此构思颇有新意,更耐寻味,堪称精妙。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扬州别驾知名士,肝胆崔嵬百鍊刚。谁谓公家有兰玉,解令高选继东床。

()

上元灯火千门夜,殊方又还轻度。帖写宜春,歌裁如意,聊遣新年情绪。

高堂宴处,记银烛金炉,瑞烟成雾。斗叶催花,漏分犹试太平鼓。

乡园重值此节,别来多少事,三径非故。旧日帘栊,今宵月色,知映何人眉妩。

天涯荆树。料忆远凭栏,几回凝伫。为报平安,好风传尺素。

()

礼乐从君子,车书尽远人。献方无异物,典属有微臣。

咫尺阶前近,要荒万里邻。从兹诸服外,谁敢不尊亲。

()

青鞋黄帽侵晨起,杖策徐行听流水。

云轻淡月欲明时,竹里清风开太始。

山钟间发催天暑,庙鼓连声动群耳。

东山青树映霞明,西岭朱楼眇烟里。

樵夫荷斧晨出山,渔子携鱼午趋市。

静看岐路人营营,独坐小亭秋靡靡。

已知物理时常改,因凶天工神不死。

胸中浩荡一乾坤,世上荣枯均泰否。

悠然种植得佳趣,春意生生自无已。

()

识见超然地位高,人言情伪察秋毫。一些疾病生心腹,明鉴当台不可逃。

()

要同佳客濯清泉,却下危楼上画船。

拭目已看云际月,洗心还爱水中天。

更无暑气侵尊俎,但有薰风入管弦。

我欲就闲行作别,且拼一醉共陶然。

()

春雨秋风无尽期,鸢飞鱼跃各天机。年光逝水催前浪,世事浮云换白衣。

草木变衰知节改,田园芜没要吾归。人生万事惟心可,真处何妨世俗讥。

()

侯生袖中两秋水,飞出芙蓉乱红紫。虚堂白日走精灵,夹电穿空血人眦。

须臾一掷几千里,碧海无声老蛟死。座中苍髯七十翁,满酌金罍为生起。

自言年少时,头角亦颇奇。弹棋与击剑,游戏无不知。

云门山中有老屋,穆陵关南春草绿。千年猛虎射杀之,徒手向前拔箭镞。

朝驰燕马问卢龙,夜脱吴钩舞鸲鹆。美人如花客如玉,往往哀丝间豪竹。

分金呼管鲍,作赋邀邹枚。肝胆时因酒边露,笑口却向杯中开。

闻道秦皇古碑在,兴酣独上琅琊台。当时搔首隘八极,未肯埋没随蒿莱。

岂知如今意萧瑟,入蜀游秦计转拙。青门瓜落秋风多,白头看剑当悲歌。

途穷景短奈老何,呜呼!途穷景短奈老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