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

译文

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

画鼓: 有彩绘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渔家傲:此调缘起张志和《渔歌子》,历经渔歌子--渔父--渔歌子,再到本调。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长年少:青春常驻。长,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风光和煦的日子里,大家齐声唱着《渔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尽情享乐,好似神仙。寓有光阴易逝,及时行乐之意。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创作背景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写下了《渔家傲》,来唱诵荷花。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所以要“求得浅饮风曰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营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你喜欢

粒粒珊瑚金盒贮。正别绪、肠千缕。几猜认、东风梅蕊吐。

人道是、春何苦。春道是、人何苦。

怨曲频拈纤手数。欲寄与、天涯阻。向窗外、轻调鹦鹉语。

花道是、鹃啼雨,鹃道是、花啼雨。

()

故人怜我滞刀环,乞郡遥临纳款关。久徙略谙田牧利,联吟须放簿书閒。

广延宿士休悬榻,便作州民决买山。微有江湖流落感,梦中重侣旧鹓班。

()

几年埋没乱荆榛,轩槛移来特地新。

何事临风忍相对,伤心一曲旧亡陈。

()

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

我观李侯作胡马,置我敕勒阴山下。

惊沙随马欲暗天,千里绝足略眼跨。

自当初驾沙苑丞,岂复更数将军霸。

李侯今病发右臂,此图笔妙今无价。

()

料峭小桃风。凝淡春容。宝灯山列半天中。丽服靓妆携手处,笑语匆匆。

酒滴小槽红。一饮千钟。铜荷擎烛绛纱笼。归去笙歌喧院落,月照帘栊。

()

老去相如犹作客,天涯跌宕琴尊。上阶难得旧苔痕。

帘深春梦浅,香冷夕阳温。

拾翠心情消歇尽,东风不度兰荪。言愁天亦欲黄昏。

断魂芳草外,何止忆王孙。

()

静坐对珍丛,人疑道气充。

轩堂路益远,岩壑意潜通。

石自皱镌巧,苗因灌溉功。

暮年无嗜好,所向略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