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

译文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

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注释

史应之:据黄庭坚《山谷诗内集》卷十三《戏答史应之三首》任渊注:史应之,名铸,眉山人,落魄无检,喜作鄙语,人以屠僧目之。客泸、戎间,因得识山谷。

莫放:勿使,莫让。

簪(zān)花:以花插头。倒著冠:倒戴着冠儿。此句暗用山简典故,表现不拘世俗、风流自赏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日:‘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芋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白接篱,头巾。

且加餐:《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直是为君餐不得,书来莫说更加餐。”

黄花:同黄华,指未成年人。白发:指老年人。牵挽:牵拉,牵缠。

付与:给与,让。

冷眼:轻蔑的眼光。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创作背景

  本词大约作于元符二年(1099)重阳节之后数日,当时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贬所,此时处于贬谪中整整四年,心情抑郁。本词同调同韵共有三首,此为第二首。第一首有副题曰:“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之后史应之做了和作,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间对史应之和作的再和。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应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制作参易经,不用草玄准。

眼空天壤间,谁得并捷敏。

鸿文翻水就,未省苦吟吻。

齐梁逮陈隋,众作付一哂。

南国容本冶,西子发更鬒。

混然真天成,宁复分域畛。

飞上青云端,秋空击鹰隼。

岂唯持荷橐,已复班玉笋。

虽未究所长,要亦摅素蕴。

大手秉纶綍,至音发簴簨。

嗟予堕诗穷,政坐无铅粉。

数奇只自怜,多忤谁汲引。

有赋难逐贫,无诗不招隐。

明公独深怜,不嫌边幅窘。

谓虽敝帚如,或可充贡箘。

恃此以无恐,枚皋穷久忍。

傥复念菅蒯,庶免辱荆槿。

()

春尽芜城天一涯,白榆生荚柳生花。

满川战骨知谁罪,深属来人戒覆车。

()

匡山报无恙,逐客且盘桓。天地终难快,风霜稍见宽。

瀑飞千嶂晓,峡隐万松寒。不分吴明府,犹能寄一官。

()

我昔避地吴阊居,是时太史八十余。何人不爱虎头画,若个能轻龙爪书。

两郎亭亭两玉立,无论箕裘世谁及。倏忽流光一弹指,仲君最少今八十。

停云馆头谡谡风,见君再见太史公。墨池流出天地派,彩笔补尽烟霞功。

衰劣惭余比蒲柳,辱君父子呼小友。拟向洪崖借一瓢,君当满贮长春酒。

()

寄语生平友,暌违情若何。每斟樽内酒,常忆醉时歌。

大赋相如巧,新诗子建多。幸烦传数纸,且欲恣吟哦。

()

兔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

两美不同根,高下永相望。相望无穷期,相思谅徒为。

同车在梦想,忽觉泪沾衣。不恨岁月遒,但惜芳华姿。

严霜萎百草,坐恐及兹时。盛年无再至,已矣不复疑。

()

红雾初开上晓霞,共惊风色变年华。香车遥认春雷响,庭雪先开玉树花。

()

量酌香尘尽左旋,曾烦巧匠为雕镌。萤穿古篆盘红燄,凤绕回文吐碧烟。

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