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宋代。秦观。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歌妓纤长柔美貌,似乎头发蓬乱了一些,此时主人入宅更衣去了,只剩下这两人了。无缘无故地,一阵过堂风,刮灭了宴席上的蜡烛,彼此心心相许,爱慕之情已神会了。
真是让人悔恨啊,这恨没个完,直恨到星河被晨空吞噬了。情人之各去一方,那就只好在梦中相会了。
①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
②袅袅(niǎo niǎo):纤长柔美貌。
③翠鬟(huán):青黑色发髻。鬟:指圈成环状之发髻。
④夜堂:夜中堂屋。
⑤无端:不料。
⑥殒(yǔn)秋风:被秋风吹灭。殒:灭也。
⑦“灵犀”句:谓两心因得相通也。灵犀:犀牛角,旧传有灵异。秦词灵犀代指两心。
⑧“星河”句:谓天将亮。
⑨陇(lǒng)头流水:喻情人之各去一方。陇头:陇山之巅。
词当作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词人离处州将迁移郴州前。暮春时节,词人将要远离,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离愁,所以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描写夜堂相爱的情形。起拍“宫腰”二句写出佳人的风姿及相逢。“无端”二句写相爱。“殒”字极好,“灵犀”用字含蓄。
下片感叹离别。过拍“身有恨”三句突转抒情,写出莫名的“恨”,并交待出“恨”的表面原因是“星河沉晓空”,实则怨恨欢爱的短暂。“陇头”二句点出“恨”的原因是离别,并抒发“佳期如梦”、欢会难再的慨叹。
结句对“佳期如梦”的感叹,再次点明往昔美好的约会带给词人难忘的幸福回忆,也反衬出如今佳期不再带给词人的强烈失落和浓浓感伤。
词人通过上、下阕两个不同场景的鲜明对比,将恋人间幽会的极度欢乐与离别的彻夜悲凉两相对照,凸显出心中的刻骨相思。
该词在用词上也十分有功底,例如“无端银烛殒秋风”,恐未必“无端”,抑或被人吹灭,不愿直言罢了。“殒”字好,把刮、吹、灭的一组动作都括进了,且含蓄形象。用“星河沉晓空”喻恨之大,之无可奈何,也是很新巧的。虽有“花间词”的香艳风味,但艳而不淫,含蕴有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经过声影自沉潜,何意金堂骤有嫌。忍泪笑言终脉脉,低眉羞恨只厌厌。
情迷那唤江郎觉,酒政何堪石尉严。私幸向来幽寂惯,锁窗应自耐拘钳。
再赋个侬 其六。明代。王彦泓。 经过声影自沉潜,何意金堂骤有嫌。忍泪笑言终脉脉,低眉羞恨只厌厌。情迷那唤江郎觉,酒政何堪石尉严。私幸向来幽寂惯,锁窗应自耐拘钳。
安排灯火作鳌头,人乐公来再有秋。
转雨作晴谈笑事,他州谁得似吾州。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宋代。仲并。 安排灯火作鳌头,人乐公来再有秋。转雨作晴谈笑事,他州谁得似吾州。
说梅津漱不濡唇,秧稻堪惊陌上人。昨夜天公一翻手,苍生百万面生春。
乙丑春旱至四月十六夜雨 其一。宋代。陈宓。 说梅津漱不濡唇,秧稻堪惊陌上人。昨夜天公一翻手,苍生百万面生春。
桂酒既潺湲,轻舟亦乘驾。鼓枻何所吟,吟我皇唐化。
容与沧浪中,淹留明月夜。
棹歌行。南北朝。萧岑。 桂酒既潺湲,轻舟亦乘驾。鼓枻何所吟,吟我皇唐化。容与沧浪中,淹留明月夜。
羡君拔擢之官去,愧我蹉跎出饯迟。门外不知车几两,城边空复立多时。
文章自小曾推陆,画诺于今合付资。他日东昌为过客,风谣谁采道傍诗。
送陆汝昭通守东昌。明代。王鏊。 羡君拔擢之官去,愧我蹉跎出饯迟。门外不知车几两,城边空复立多时。文章自小曾推陆,画诺于今合付资。他日东昌为过客,风谣谁采道傍诗。
一番秋事老芙蕖,萧飒寒生暮雨余。
村巷犬声如吠豹,邻家灯影有归渔。
重阳酒熟萸初紫,五柳霜清叶未疏。
卖赋虚名吾岂有,向来多病似相如。
听雨遣怀二首。明代。居节。 一番秋事老芙蕖,萧飒寒生暮雨余。村巷犬声如吠豹,邻家灯影有归渔。重阳酒熟萸初紫,五柳霜清叶未疏。卖赋虚名吾岂有,向来多病似相如。
日劝君君不省,下越贪忙。识常常内转伤。肯恁思量。养灵根牢固取,目好回光。兀腾腾万事忘。内*仙香。
武陵春 赠李道人拆字。元代。谭处端。 日劝君君不省,下越贪忙。识常常内转伤。肯恁思量。养灵根牢固取,目好回光。兀腾腾万事忘。内*仙香。
尽弃平生物,惟赍一孝经。死犹不忘孝,临没苦叮咛。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五○ 皇甫谧。宋代。林同。 尽弃平生物,惟赍一孝经。死犹不忘孝,临没苦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