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

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

平生丘壑心,馀事不挂目。

藜杖南山来,要使富幽瞩。

异哉小玲珑,蟠峙苍弁腹。

修藤结悬崖,飞溜响空曲。

伏石卧虎状,腾拏杂奔鹿。

砑然互吞吐,侧路劣容足。

拂拭古藓纹,字刻翳新绿。

标傍玲珑名,奇怪殆天属。

扪萝上绝顶,坦坦类平陆。

俯首瞰来踪,穹然在幽谷。

传闻昔逋客,诛茅此营屋。

清魂不可招,千载想遗躅。

我思造物巧,妙供幽人禄。

挥斤役山只,斲此一拳玉。

云窗与雾阁,一一相亘属。

岂无部曲众,猿鹤即更仆。

岂无节旄贵,松桧自张纛。

此事久弃置,蛛丝网岩麓。

翩翩佳公子,心古韵不俗。

驾言脱华簪,兹焉卜幽筑。

终日面巑岏,世故岂容触。

指点空洞姿,喜气政堪掬。

挟策校昔游,健步念须续。

亦有招隐诗,薄暮不可读。

()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逢著园林即款扉,酌泉鬻笋欲忘归。

杨花正与人争路,鸠语还催雨点衣。

古寺题名那复在,後生识面自应稀。

伤心六十余年事,双塔依然在翠微。

()

郑玄于鹄本清好,况有名僧似仲殊。濠上鱼肥应受钓,厨中酒熟莫教酤。

雨花落座成金粟,秋露凝寒贮玉壶。更向飞楼赌棋槊,香囊留得未全输。

()

椹紫衫围腰带黄,茜朱颜夺鬓毛苍。庚桑垒置通三纪,甲子轮周又廿霜。

四海宦游垂欲尽,五湖襟度雅相当。人夸渭水非熊卜,家有缑山驭鹤方。

庭树似从峰玉徙,节蓂真共海筹长。竹林醉阮年犹少,对尔惭称大父行。

()

春来多困,正日移帘影,银屏深闭。唤梦幽禽烟柳外,惊断巫山十二。宿酒初醒,新愁半解,恼得成憔悴。逢松云鬓,不堪鸾镜梳洗。
门外满地香风,残梅零乱,玉糁苍苔碎。乍暖乍寒浑莫拟,欲试罗衣犹未。斗草雕阑,买花深院,做踏青天气。晴鸠鸣处,一池昨夜春水。

()

半世青灯眼欲昏,谁知曾亦望中原。

雨荒塞草秋如洗,雪拥春蓑夜自温。

宠辱易生分别想,是非政可鹘仑吞。

不论茅屋锄犁外,但守平生六二坤。

()

旧柳浓耶,新蒲放也,依然风景吴阊。去年今午,何处把霞觞。

赢得残笺剩管,犹吟泛、几曲回塘。伤心事,飞来双燕,絮语诉斜阳。

石榴花下饮,吊花珠泪,还倚花藏。过一番令节,如度星霜。

向晚竹窗萧瑟,凄凄雨、先试秋凉。难回想,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

()

榕溪有隐者,幽事在溪曲。

治地可十亩,方整如弈局。

始行入荆扉,渐进至茅屋。

树之百盆兰,缭以万竿竹。

解衣憩繁阴,拥鼻参微馥。

主人闻客来,引避若骇鹿。

却询守舍儿,云已出卖墨,

壁间见其像,条褐巾一幅。

安知非回仙,寄迹混尘俗。

矢诗慕高风,君归傥肯读。

()

客从远方来,遗我故人书。故人久别离,一别万里馀。

相望不相见,各在天一隅。感君慇勤意,字字如明珠。

上陈昔欢乐,次问今何如。昔别俱少年,老大今苍须。

良时不我与,岁月空踌躇。馀生如梦寐,尺素徒卷舒。

为我谢故人,远致双鲤鱼。恨无木瓜篇,报君以琼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