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

译文

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注释

岳阳楼:中国江南三大楼阁之一,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上,面临洞庭湖。相传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曾于此建阅兵楼,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修建此楼。

赤玉幢(chuáng):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洞庭龙女故事

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

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

棂(líng):窗格,这里指窗。

西江:这里指长江。

岳阳楼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作者于元和九年(814)往潭州(今湖南长沙)途中所作。当正值元稹接连遭贬,此次至岳阳楼却是作为潭守的从事侍宴陪游而来,心中颇有失意之慨,因而作此诗。

  登楼鸟瞰洞庭湖,碧波连天,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此楼历有兴废,宋滕子京重修后,以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而名闻遐迩。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诗即不像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壮阔。

  首句写红日斜照楼窗,这本是人们常见景象。然而诗人用一“衔”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便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次句写楼的倒影: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

  第三句“怅望残春万般意”,点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满棂湖水人西江”,不说通过窗子向外眺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水,而是说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这样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全诗着重渲染景物,只用“怅望”两字淡淡点出当时的心绪。最后以景结情,把无法排遣的怅惘愁思表达得非常含蓄婉转。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你喜欢

九衢尘里无停辀,君居陋巷不出游。满城恶少弋凫雁,对面故人风马牛。

别后梦寒灯火夜,归来眼冷江湖秋。冯驩老大食不饱,起视八荒提蒯缑。

()

胸中皆马未皆痴,雪里芭蕉始画师。到处鸢鱼真活动,人间影响莫相疑。

须还禹稷忧勤处,便是巢由放浪时。此意老夫知万一,老夫今日想君知。

()

停骖惆怅圣安寺,旧时轮奂想翚飞。前朝已落王承福,后堂空祀李宸妃。

()

今日何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缪。

为君停马一呼酒,花前倒披紫绮裘。

玉脂汎滥鱼鸟饫,歌舞倦矣蛾眉愁。

千金万寿好宾主,今我不乐岁如流。

岂此世上狂驰子,一语不合行掉头。

呜呼天伦古所定,非有大故宁相尤。

()

南方潜璞出寒溪,沉沉紫蔚凝坚姿。

两信肖像磨砻异,三趾承琢饰奇。

银带参华贡双阙,玉蟾分滴润圆池。

微波澄淡当晴景,旌旗半浸龙蛇影。

轻浮春絮拂犀干,微动日华明绮井。

蕊简交辉九禁深,玉枝斜照中宵永。

列璇台兮今得地,迩清光兮叶灵契。

宣丝旨兮扬圣谟,赞云章兮熙睿志。

弥彰盛德冠生民,务以文明化兆人。

()

当时徐氏擅笔墨,夜围梦堕空中筛。

()

公子风流绝代无,名高当与大年俱。自从剪得吴江水,不爱滕王蛱蝶图。

()

戴笠披缁问隐沦,平原相值未经旬。湘山萝薜悬高士,越水兰苕限美人。

游览谩誇双屐惯,分携长恨一舟频。浮家咫尺非难事,为觅玄真旧钓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