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梦

归梦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

译文

时下恰逢战乱,道路时通时堵,江山的气象一天天地冷落萧条。

苟且偷生,四处漂泊只有我这一位老人,如今兴兵伐叛已经历了三朝。

归梦中风骤雨急,一片昏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归梦中云层浓厚,看不见那黑水在远方漂流。

我的魂魄至今不能返回长安,仍在楚地飘游,哎,算了吧!用不着再作楚辞以招魂魄。

注释

时:有时。通塞:通畅与阻塞。

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晋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日:每天,一天天地。寂寥:冷落萧条。

偷生:苟且求活。唯:独,仅,只有。一老:一位老人。是作者自谓之语。

伐叛:指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和吐蕃等。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青枫:苍翠的枫树。青,深绿色。暮:如入夜昏暗不清

云深:指积云浓厚。深:色彩浓。黑水:水名,在秦地。遥:飘荡。

梦魂:一作“梦归”,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归:指回归朝廷。未:不。

归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四年(768—769年)间。杜甫已近迟暮之年,身多疾病,受尽了流离漂泊之苦。此时,诗人漂泊湖湘间,流落屈原当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时时萦绕着屈原的形象。在湘南这偏僻荒凉的南蛮之地,诗人更是归心似箭。于是作下这首诗。

  这首五律是四、二、二结构,上四句写现实,五,六句写梦境,末二句写感叹。道路时而通行时而阻塞—因为战乱时而停顿时而发生,仍未平息。由于人民不能安于生计,田园荒芜,江山便日见冷寂萧条,没有生气。尽管讨伐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已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而诗人仍避地偷生,衰老西南的穷山恶水之间。感时伤世,去国怀乡,忧思成梦。然而,即使是梦中,诗人之梦魂此不见得轻松一点,梦境亦如现实般险恶。梦魂要飞越楚地青郁郁的枫林,在急雨的灰蒙蒙的雾霭中难辨方向,而天际是黑魃魑的层云,无穷无尽,秦地的黑水更在层云之外,何其遥远。梦魂的归路亦如现实般艰难险恶。如此遥远艰险的路途,就是梦魂也未必能飞越,即使亲人效《楚辞》之举来招魂,亦是徒劳无功的。

  诗人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雨急青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出自《楚辞·招魂》,一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一为“魂兮归来,返故居些。”两典不仅贴切梦中境象,而且亦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近的处境、相似的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之爱国情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露凝丹脸粲芳肌,不御铅华亦自奇。强学海棠春睡足,如何学得未醒时。

()

县城寒漏雨中沉,江馆无人醉拥衾。年少书生岂陶谷,肯因一笑费千金。

()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若得长闲日,应无暂到时。

叶寒凋欲尽,泉冻落还迟。即此天明去,重来未有期。

()

秋日吐微明,寒叶堕半碧。

娟娟竹弄影,冉冉香引脉。

窗明棐几净,水石涵虚白。

茶开睡足眼,苔上懒行屐。

屋寒无燕雀。岂独少宾客。

顾我警露鹤,伫此辽天翮。

相对虽不言,孤高比三益。

迩来世外心,渐觉眼界窄。

儿时喜功名,今念真戏剧。

平生翻羹手,欲烂谁能炙。

岂待二顷田,初无一廛宅。

第当营糟丘,努力斯百尺。

颓然寄疏慵,坐扑克驹过隙。

韩郎食不足,苦心定谁惜。

那知落英繁,吾食岂无夕。

举手谢飞鸢,一鼠何劳吓。

()

夜静鱼钥沈,窗际上寒月。对此不能寐,揽衣兴超发。

散步出疏帘,清光皎于雪。尖风吹我衣,泠然濯毛发。

冥契得诗意,际此殊清绝。湛湛澈寒泉,冥冥堕松屑。

鼻观远闻香,小定味禅悦。

()

白露苍烟,忆醉翁椽笔,曾记东园。高台画舫安在,风物依然。

重阳近也,觅黄花、共倚危栏。枫林外,澄江如练,寒鸦千点飞翻。

颇怪并州旧尹,早蒪鲈梦断,偃卧邱樊。故乡乌衣门巷,衰草荒阡。

干戈满地,何从问、盘谷斜川。君笑曰、无如此处,濠梁秋水之间。

()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

长拟老岳峤,又闻思海湖。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

()

听月楼高接泰清,楼高听月最分明。

转空轧軏冰轮响,捣药叮噹玉杵鸣。

乐奏广寒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

更须一派天风起,吹下嫦娥笑语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