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马上闻莺

白田马上闻莺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

译文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注释

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白田马上闻莺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夕阳一半落群峰,寒叶零霜野望空。阴谷忽然逢造化,小梅枝上见春风。

()

决狱多馀暇,冥搜万象空。卷帘疏雨后,锁印夕阳中。

还往多名士,编题尚古风。宦途知此味,能有几人同。

()

落日晴川曲,悠然趣不穷。偶乘舟楫兴,还与弟兄同。

山水存微尚,琴尊挹素衷。晚来清管发,时逐蓼花风。

()

秋霜凋不尽,野烧亦何为。大漠连天远,平沙失路歧。

青归胡后冢,白没李陵碑。久戍王孙老,归期总未知。

()

并游攀逸轨,两喜擅佳声。鹄志一千里,鹏图九万程。

青云今共上,白水旧齐盟。圣主君堪羡,连镳去策名。

()

曾乘碧海驭风舟,几挹苍崖喷雪流。想得更当和鼎重,也应须记赏心幽。

()

泠泠碧窗风,皎皎疏帘月。重门掩秋霜,素练捣寒雪。

()

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叠青州藏古镜。

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