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溪夜行

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

耒阳溪夜行 创作背景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猜你喜欢

轮光缺不半,扇形出将圆。流光照漭瀁,波动映沦涟。

()

黑云堆墨暗朝曦,甘澍当春正及时。细细蛛丝游碧落,森森银烛傍瑶池。

太平有象三农乐,灌溉无私万物知。涸砚愿沾涓滴润,拟歌圣德被新诗。

()

万里锋车、横过朔方,征旆云飘。正天开奇境,玉山矗矗,地弥缺陷,银海滔滔。

素色凝空,清光蔽野,眼界何如此际高。休更道,甚玉龙战罢,偏逞妖娆。

闺中彩笔争娇。为意匠经营损细腰。看从容描画,梁州光景,相邀题咏,楚客歌骚。

莽荡河山,英雄怀抱,俯掣长鲸仰射雕。春风转,待寒威销尽,又是花朝。

()

良月当初吉,昌时叶半千。气钟奎壁粹,寿禀角亢全。

殖学优前哲,香名自妙年。文章魁桂籍,风采冠樱筵。

要路谐先据,清班阅屡迁。芸书雠甲乙,黼坐谒温宣。

丹陛趋文石,彤庭咏绮钱。云梯滋稳步,风翮正孤骞。

清切陪华跸,雍容进迩联。夜归惊宝烛,晓直候花砖。

馀力兼京辅,能声映简编。寇清桴鼓绝,讼息缿筒捐。

入谢虽言迈,徂齐遽式遄。词林俄再入,政辖遂详延。

鲠议违时去,丹心许国坚。赐环朝帝所,曳履上星躔。

枢宪仍图旧,岩廊庆得贤。珥珰鸾渚上,鸣佩凤池边。

默识通伦类,先几炳眇绵。龙辀迎舜日,鳌柱拱尧天。

夹毂占轓鹿,飞冠兆冕蝉。鹤龄偕集木,龟算等巢莲。

丙魏君臣契,韦平父子传。功成五福具,永作地行仙。

()

波寒似冰,灯残似萤。江村野柝无凭,是三更四更。

推衾梦醒,敲篷雨零。潇潇滴到天明,更风声浪声。

()

风水生迥澜,岩柯多礧节。造物成文章,互用生巧拙。

华嚣未足贵,君意早屏绝。干莫天下利,杀人在寸铁。

()

朔风剪潞水,卷卷生白花。

舟子不易进,举桨撞冰牙。

谓言此着,如以利斧加。

浮木水中居,宁堪冗呀呀。

至人心虚虚,声入浩无涯。

患端日潜伏,在在纷如麻。

辟之舟中冰,败没殊不差。

持斧观君竹,潞州舣平沙。

登舟费沉吟,吾言谅无哗。

()

谁知方丈与瀛洲,尘世纷纷漫白头。不到嵩山最高处,世人容易揖浮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