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登一览楼

日登一览楼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

译文

高楼上我借酒抒怀,遥望云水相隔的那一方。

云间山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山的殷红。

双飞的日月显得那么的神采奕奕,破碎的山河等待着补天的女娲。

我白白学了屠龙的本领,如今却束手无策,可是我的宝剑却在跳跃, 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

注释

一览楼:位于作者家乡松江城内。

危:高。

樽(zūn)酒:杯酒,此指代借酒抒怀。

蒹(jiān)葭(jiā):原意指芦苇,《诗经》中有《蒹葭》一篇,此指代思念南明政权。

云麓(lù):云山之意。

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称边地。青海雾:以西北青海之雾代指满清势力已占领了半个江山。

赤城: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又称“烧山”、“消山”,此代指扶明抗清之决心。

屠龙:比喻有本领,有绝技,代指身怀绝艺而无用武之处。

日登一览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顺治三年(1647),是重阳日登高纵目时的感慨之作。

  该作一开始,以赋笔展示了诗人的登高赋诗。这里的“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诗人借此透露出他对“潇湘一涯”的深深怀念。至于“云麓”、“岸峰”,则以优美的笔调,工整而又对仗地写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观。乍一看它是顺“南望”而展开,其实在它的背后,包含着一层更深的含义。从历史上看,自从南京弘光倾覆之后,明“唐王”在黄道周、郑成功父子的拥戴下,于福州继皇帝位,改元隆武。明“鲁王”在张国维等的拥戴下,也在浙江绍兴“监国”。在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这也就是诗的颈联所说的“双飞日月”。显然,诗人“南望”而浮现在眼前的,更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对隐藏在海雾、丹崖背后的那两个抗清政府的深深眷恋。明白了上述含义,“双飞日月”、“半缺山河”也显得容易理解了。在“神骏”、“女娲”的背后,分明寄托着诗人最良好的愿望和深深的祝愿。

  诗的尾联,则是抒发深深的感慨。曾几何时,面对清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暴行,陈子龙等“复社”中坚,曾揭竿而起,领导、发动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江南抗清起义。可是,由于起义缺乏统一的指挥,各地义军先后被清军击破。曾经飘扬过抗清旗帜的松江城。最后也终于陷落。诗人虽侥幸逃脱,面对亲朋好友纷纷遇难、面对敌人烧杀掳掠,他的心情,自也可以想象。诗中“屠龙”,正是流露出这样一种情绪。诗人借助《庄子》中的典故,把自己曾费尽心血,学会了“屠龙”本领,可是到头来,面对血雨腥风却一筹莫展的那种失望,表现了出来。当然,尽管如此,诗人并不就此消沉。结句的“剑锋腾踏”,诗人借助自己手中的宝剑所表现的那份躁动与闪闪寒光,披露出他急于重新投入战斗的决心。

  总之,这是一支英雄的悲歌。它是诗人面对惨淡的局势,而发出的出自内心的呼唤。字时行间,流露出他对南方小朝廷的深深祝福,同时也表现出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那种慷慨与悲凉。

  该诗虚实结合,所谓“实”,即诗人从登楼所见写起,“樽酒赋诗”“望潇湘”,见“青海雾”“赤城霞”等,都是写眼前人事与景物,都是实写;所谓“虚”,作者亟待女娲补天之手来力挽狂澜,以及他回想自己空有屠龙之术难以施展,但仍然要拔剑起舞等,都是虚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

园林春色已无多,片片飘零奈若何。空里乾坤原变幻,梦中今古易蹉跎。

还将残艳资鱼腹,留取香泥补燕窝。欲使繁华常在眼,莫嫌炀帝费绫罗。

()

何处容吾钓。况年来、虫天尘劫,支鸿孤矫。沽酒典衣聊作达,我大乾坤自小。

呼牛马、从人嘲笑。尝惯风波蓬梗味,细思量、毕竟无家好。

游傍海,狎鸥鸟。

别来霜鬓知多少。喜见说、豪情胜概,辛苏同调。唱遍贺新郎百曲,依样葫芦画了。

拥突骑、渡江横扫。破碎山河凭收拾,盼英雄、唾手黄龙到。

咬文字,令人老。

()

漠漠飞来双属玉。一片秋光,染就潇湘绿。雪转寒芦花蔌。晚风细起波纹縠。
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过尽碧湾三十六。扁舟只在滩头宿。

()

玄籥飞灰出洞房,青郊迎气肇初阳。仙舆暂下宜春苑,
御醴行开荐寿觞。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

()

千古广宁庙,云楣榜旧题。名乘中祀典,秩赐上公圭。

百鬼舆台贱,群山部伍低。地封连蓟北,天遣镇辽西。

桧影森旌节,松声殷鼓鼙。雕梁通蜥蜴,画栋落虹蜺。

像古虫书藓,庭卑蚓篆泥。垂杨空袅袅,蔓草自萋萋。

香火何尝到,牲醪不见携。觋巫俱埽迹,樵牧漫成蹊。

物理多侥倖,人情固执迷。城狐炉鹊尾,社鼠按豚蹄。

居士争求福,彭郎为娶妻。吾生多坎轲,末路易推挤。

白玉虽云洁,青蝇奈可栖。人言何恤是,神鉴自昭兮。

扼腕声悲壮,垂头气惨悽。虺隤伏枥马,进退触藩羝。

苟不登槐府,何如钓柳溪。乞骸谋已决,掣肘事仍暌。

仰视威灵在,潜通肸蚃齐。迟迟归未得,残日乱鸦啼。

()

邮亭处处客程催,图画天然一路开。风定浪花缘橹上,雨馀山翠压舟来。

桑麻此地安耕作,鼙鼓中原慨将才。无数峰峦环雉堞,雄城旧是越王台。

()

西风萧瑟动年华,村望犹将景物誇。山色半随云势断,浮光多被竹阴遮。

社前归兴双飞燕,雨后新声几处蛙。万里桥南亦如此,十分有意作农家。

()

已是青春欲暮天。酒愁离恨不禁添。尊前休说见郎难。别后要知还有意,生前莫道便无缘。雁来频寄小蛮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