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

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卜算子·咏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下这首词。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明白地告诉了读者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风雨”、“飞雪”喻指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和国际上的反华浪潮以及当时中国内的严峻形势,由此衬托了梅和梅花不畏风雪严寒的强大生命力。作者认为自从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开展以来虽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形势,但“飞迎春到”毕竟是主流。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俏”字用得很精彩,既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坚贞美好的情操和敢于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动势力勇敢斗争的精神。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新时代的梅花形象象征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猜你喜欢

富贵且莫求,贫贱且莫忧。奉君一卮酒,为君奏钧州。

钧州先王日,恩宠冠诸侯。斗大黄金玺,真人刻上头。

下令黔黎伏,上用神鬼愁。后宫五百人,一一玉搔头。

工作侔尚方,永巷儗长秋。枚马不足谭,八公日从游。

守令惕惕来,白事长叩头。御史昂昂来,旬月论为囚。

数极终有归,祻至不自谋。急风覆破樯,天火烧枯桑。

前人抽栋去,后人压空房。可怜少年子,急利好儿郎。

深宫不足居,要走高皇乡。红粉厌为土,改作估客装。

谬称平阳骑,去狎秦淮倡。秦淮欢不足,逻骑忽纵横。

旦夕长安道,冠盖郁相望。中坐中贵人,貂裘金左珰。

先收真人玺,后夺诸王章。昔日甘泉殿,千里若咫尺。

今日未央门,一叩不复得。手种桃李花,须臾变荆棘。

投书太保府,行金丞相宅。但进不复论,杳如海沈石。

四门陈刁斗,击令心肠坼。鸡犬寂无声,幸弄争逃匿。

掩泣复沈沦,洒谓众夫人。昔忝千乘主,安能縳辎轮。

谁言乃公勇,千载不复晨。但没从我去,存者他人亲。

华容慨起舞,虞姬絮前陈。急风覆破樯,畴不喂饥鳞。

天火烧空桑,女萝亦见焚。引颈各高悬,举宫向沈沦。

我欲竟此曲,罢曲涕泗涟。日月与雷霆,往往任高天。

()

一自离乡井,于今已八春。归鞍过旧驿,扫壁认题痕。

桀骜沿山寇,离披列塞军。荐荒生计匮,宵哭四郊闻。

()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大椿枯后新为记,

仙鹤亡来始有铭。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

老去坐来睡重,病多吟得诗慳。有时忽自拍阑干。一点心随天远。

柳絮飞从何处,莺声啼破空山。春风依旧满人间。不奈双颦闲管。

()

切变浩无极,俯仰长吁嘻。

人情恩与雠,相值每不期。

邯郸至受兵,何与鲁酒醨。

弄丸本我心,乃解两家围。

怀古意未竟,伤今有余悲。

世无武城宰,偃室有谁归。

世无吴兴令,牛屋奚敢辞。

不虞涉吾地,叫嚣且突隳。

樽俎化桎梏,宾主生戎夷。

范睢几拉骼,蔡泽成成颐。

自怜还自笑,此物至奚宜。

犁牛受鞭絷,文貍附阱机。

此岂物有罪,罪在角与皮。

安之若有命,虽死无悔追。

俄闻天际星,一夕躔次移。

光芒照人间,是为使者车。

翩然下青冥,持斧衣绣衣。

文章星斗烂,号令雷霆威。

幕府遴高选,分遣羽檄飞。

君来山水县,草木生光辉。

洗手奉三尺,不肯枉毫釐。

登山缚虎兕,入水擒蛟螭。

斯民久疮痏,妪喣以每慈。

遂使斯道福,溥及山泽癯。

盘水无先容,倾盖无素知。

南北风马牛,何以极至斯。

生物不言功,固匪天地私。

寸草犹有心,那得报春晖。

临行持杯水,劝君重踌躇。

为我更持献,端谢夹谷师。

()

比日逢春社,占龙得贲山。虽能素愿合,未放老身閒。

家世绵延远,功名指顾间。自应天有助,一到一开颜。

()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

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

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

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