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南山有台

小雅·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很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很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很快乐,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君子很快乐,那能不长寿。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注释

台:通“薹(tái)”,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莱:藜(lí)草,嫩叶可食。

只:语助词。

邦家:国家。基:根本。

光:荣耀。

杞(qǐ):枸杞。

父母:意指其爱民如子,则民众尊之如父母。

德音:好名誉。

栲(kǎo):树名,山樗(chū),俗称鸭椿(chūn)。

杻(niǔ):树名,檍(yì)树,俗称菩提树。

遐:何。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茂:美盛。

枸(jǔ):树名,即枳椇(zhǐjǔ)。

楰(yú):树名,即鼠梓(zǐ),也叫苦楸(qiū)。

黄耇(gǒu):毛传:“黄,黄发;耇,老。”

保艾:保养。

小雅·南山有台 创作背景

  此诗为周代贵族宴飨宾客的通用乐歌,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或以为“颂天子”,或以为“祝宾客”。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宴饮的通用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在此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是中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高潮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

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足宜。

原庙荐来应已久,黄莺犹在最深枝。

()

中朝鹄发俊,得谢宠安车。

碧落超新秩,承明别旧庐。

叔时今老矣,司寇此归欤。

画有封厨秘,诗多乙牍馀。

云情元自远,舟意本常虚。

酌酒朋三寿,挥金辈二疏。

深恩仍给俸,令子复将舆。

几日西清对,留光惇史书。

()

红花飞。白花飞。郎与春风同别离。春归郎不归。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黄昏独掩扉。孤灯隔翠帷。

()

热血盈腔,合洒向、蛟宫雁漠。却因甚、销磨精气,单寻研削。

噩梦于今真怕做,人身似此宁非恶。叹步兵、穷泪已无多,休轻落。

思卖酱,空调芍。便挟弹,空驱雀。漫回头往事,都堪大噱。

一饭谁怜韩信饿,九原不见田光作。倘山阿、有鬼寄书招,欣然诺。

()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

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

夏叶开红药,馀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

风惨云低月欲堕,路上荒村愁僻左。

萧条横道屋三间,伛偻迎门僧一个。

夜深山换声砉然,恐来吹灯不敢眠。

明朝踏雪又西去,千叠万重山屈盘。

()

舟在此溪滨,披图看愈亲。

须知堂上客,便是画中人。

潇洒苍葭映,舂容碧浪春。

秀山帝发派,秋浦净为邻。

飞鹭来窥影,游鱼可数鳞。

饮兰须卷去,聊以辟京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