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蕙诗。魏晋。繁钦。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
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蕙(huì)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阴崖:背阳的山崖。
夙夜:朝夕,日夜。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颓(tuí):坠落。
徘(pái)徊(huái):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
蒙(méng):蒙受,承受。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pā):花。瘁(cuì):同“悴”,憔悴,枯萎,枯槁。
暇(xiá):闲暇。晞(xī):消失,逝去。
百卉:百花。荣:花木的花。
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等到。
鶗(tí)鴂(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
作者繁钦身处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自己虽有才能,但社会环境的险恶,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而诗中兰花的这一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于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写下了该诗。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
君好作官容我隐,我专筑室待君归。
古来奇特俱安用,老去疏慵自不违。
五府交书何怪密,双林白社未嫌稀。
先君门户观之子,葵藿吾今遯益肥。
寄怀八弟三首。宋代。晁补之。 君好作官容我隐,我专筑室待君归。古来奇特俱安用,老去疏慵自不违。五府交书何怪密,双林白社未嫌稀。先君门户观之子,葵藿吾今遯益肥。
三春复作历阳游,倾听高谈洗我忧。已出重城望宾榻,暗天风雨泊孤舟。
城西阻雨寄纯父太守。宋代。郭祥正。 三春复作历阳游,倾听高谈洗我忧。已出重城望宾榻,暗天风雨泊孤舟。
身前不吝作虫臂,身后何须留豹皮。劬劳母氏生育我,造化小儿经纪之。
牙筹在手彼为得,块石支头吾所师。偶逢名酒辄径醉,儿童拍手云公痴。
饮酒示坐客。宋代。谢薖。 身前不吝作虫臂,身后何须留豹皮。劬劳母氏生育我,造化小儿经纪之。牙筹在手彼为得,块石支头吾所师。偶逢名酒辄径醉,儿童拍手云公痴。
有客中原回白头,怀人千里命扁舟。吴门山色元非雨,娄子江声似是秋。
二友雁行堪入洛,惟君龙卧不依刘。也知倾盖须臾事,一日椷书即旧游。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明代。李攀龙。 有客中原回白头,怀人千里命扁舟。吴门山色元非雨,娄子江声似是秋。二友雁行堪入洛,惟君龙卧不依刘。也知倾盖须臾事,一日椷书即旧游。
翛然天地一癯仙,误落红尘二十年。万事戏成云过眼,一身蹭蹬雪盈颠。
扶头欲写卷中趣,洗耳试听徽外弦。他日遂君林下约,月明风露净娟娟。
赠琴士任先生。金朝。段成己。 翛然天地一癯仙,误落红尘二十年。万事戏成云过眼,一身蹭蹬雪盈颠。扶头欲写卷中趣,洗耳试听徽外弦。他日遂君林下约,月明风露净娟娟。
欲向匡庐观瀑布,便从鼓蠡骤楼船。
一声长啸来丹壑,千太飞流下碧天。
洞里楼台无岁月,云中鸡犬有神仙。
凭谁呼起巢松者,醉拥宫袍对酒眠。
游匡庐山。宋代。吕定。 欲向匡庐观瀑布,便从鼓蠡骤楼船。一声长啸来丹壑,千太飞流下碧天。洞里楼台无岁月,云中鸡犬有神仙。凭谁呼起巢松者,醉拥宫袍对酒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