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

  “九街头”三句,点出地点、时令。承天寺地处吴中闹区,即“九街头”。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禊赏”两句,“禊”,祭也。“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的略称。传说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欲购祗陀太子园林献佛。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给孤独竟如其言。然园虽为给孤独所购,林树仍属祗陀,故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这里借代作承天寺。此言词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层梯”四句,言承天寺建造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弥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萦”,有旋绕之意,这里指游人袖与袖相缠绕,即形容游人之多也。“叹年端”三句,言词人感叹元日岁岁有,但是每年仍旧有这许多淑女、士人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词中偶句有双声字,必用叠韵字对者,此“叹年端”一句中,“叹”到“漫”八字连叠,则创见也。上片扣题述“元日承天寺游人”。  

  “肠断”一句,总领下片叹别离。词人在寺内回廊伫立良久,见他人都是双双游寺,而自己却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牵动心中的离愁别恨。“便写意”四句,细写愁绪。词人愁肠百转,蹙眉溅泪,内外俱悲,这是因为离人(指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词人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他为了这闲情“空惹春瘦”。“飘鸿”,即暗喻去妾也。“椒杯香”四句,言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贵聚首恨别离。词人心中最希望能够日日醉佳酿,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他的遭遇刚好与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难免不忧愁。“西窗”两句,反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意。“暮寒深”三句,从感叹中惊醒,复归现实。言他游寺晚归,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离别情。下片词人游寺感叹。  

  据词中“飘鸿”、“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词应作于其苏妾已离他而去,但梦窗尚在苏州之时。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悠悠江影雁南飞,黄菊飘香蝶满枝。斜日西风彭泽酒,殊方异国杜陵诗。

烟峦惨澹山林暮,霜叶潇疏草木悲。醉后不思时节异,半欹乌帽任风吹。

()

十年长契阔,万里各分飞。

歧路风烟杳,江湖消息稀。

加餐俱努力,访旧各沾衣。

春草无劳绿,王孙自不归。

()

疏影倚春寒。闲飐屏风玉漏残。漫拟小红桃杏色,谁看。

强学时妆转觉难。

香雪海漫漫。归去江南认故山。只恐他时还忆着,前欢。

酒污罗裙泪有斑。

()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

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

老去深悲宠辱惊,归来胸次渺寰瀛。

登山临水随宜坐,问柳寻花信意行。

境胜已勾诗兴动,身閒还引道心生。

亲知满眼如君少,何不时来共一觥。

()

东风微雨过园亭,国色朝酣近玉瓶。衔去只须防白鹿,开时还似缀红翎。

春融几处繁华地,香逐谁家缥缈軿。闻道洛阳花更好,满城如锦照青冥。

()

父母之邦岂复雠,人情至此乃可忧。

刺史县令方坐视,久矣肉食无远谋。

崇墉可当天设险,烟火惊奔无一点。

可怜缩手俱就毙,不见一夫来袭掩。

清晨诸家好音至,说贼回戈马回辔。

玉帛子女既充{左牛右刃},捆载而归乃真退。

妻孥向来便伸眉,将军凯旋亦班师。

身长八尺剑三尺,缓带轻裘有设施。

()

池沼全无水半瓯,高乡遇旱更堪忧。连年有蓄犹无患,那晓连年已歉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