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

参考资料:

1、毕桂发.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1403

2、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学习出版社,2011:3027

虞美人·梳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梳楼》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 :海南出版社,1994:955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猜你喜欢

客次驱车此地过,孤城形势郁嵯峨。高秋树老栖鳷鹊,落日坟荒卧骆驼。

访事已无知郭隗,伤心莫更说荆轲。十年燕草悬吾目,怕触萧风未敢歌。

()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

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

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

()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

我王宗胜道,驾言从所之。辎轩转朱毂,骊马跃青丝。

清渠影高盖,游树拂行旗。宾徒纷杂沓,景物共依迟。

飞梁通涧道,架宇接山基。丛花临迥砌,分流绕曲墀。

谁言非胜境,云山独在兹。尘情良易著,道性故难缁。

承恩奉教义,方当弘受持。

()

堂上一天水,秋风叫白鹇。

地偏游客少,阔水钓徒閒。

怀古楼宜野,浇蔬月在山。

驾言寻旧好,款款到芦湾。

()

幻身到处等空虚,习气依然未扫除。

柏树子边寻祖意,栴檀林下伴僧居。

三千世界初无碍,十二时辰得自如。

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

()

金钱外溢满篝车,拈得巴菰学醉花。今日相思灰得未,馀香犹惹绮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