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参考资料:

1、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猜你喜欢

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

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

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

()

又指烟波算路岐,此生多是厌羁离。正逢摇落仍须别,

不待登临已合悲。里巷半空兵过后,水云初冷雁来时。

扁舟未得如君去,空向沧江梦所思。

()

小雨添溪滑,新晴散野清。

寸襟如水阔,一桨共云轻。

坦坦道皆直,萦萦径自横。

天衢从此卜,何用问前程。

()

玭玭凤皇弦,弹怨声如雨。花底解明珰,还怕游蜂妒。

含恨待东风,肯放东风去。灯影小红楼,忆著缠绵语。

()

银缸盛美酒,江上送君行。共惜孤舟别,那知几日程。

阙寒逢断雁,宫曙听新莺。早献金门策,休论汉贾生。

()

娄港蒙冲发,开帆驾海涛。挥戈当落日,杀贼竟清宵。

刀剸犀为甲,鞭驱石作桥。何人投笔研,自拟汉班超。

()

门掩青苔砚掩尘,曲肱隐几自观身。已怜白发无公道,独喜清风似故人。

跃马卧龙俱寂寞,盟鸥狎鹭莫逡巡。东屯涧水通畦稻,植杖看耘意更真。

()

寒宽一雁落。正万里相思,被渠惊觉。春风字字吹香雪,唤起西湖盟约。

当时醉处,仿佛记、青楼珠箔。又不是,南国花迟,徘徊酒边慵酌。

家山月色依然,想竹外横枝,玉明冰薄。而今话昨。

空对景、怅望美人天角。清尊淡薄。便翠羽、殷勤难托。

休品入、三叠琴心,教人瘦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