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鸟鼠荒庭暮,秋花覆短墙。
苍梧云不断,湘水意何长。
泽岸蒹葭绿,篱根草树黄。
萧萧竹间泪,千古一悲伤。
湘君祠。宋代。杨时。 鸟鼠荒庭暮,秋花覆短墙。苍梧云不断,湘水意何长。泽岸蒹葭绿,篱根草树黄。萧萧竹间泪,千古一悲伤。
春入长洲苑,东风已及时。苑中垂杨树,吹作黄金丝。
送君出春城,舣舟折桑枝。以此聊赠远,相别仍相期。
君归金华山,当逢牧羊儿。毋因入山去,遂尔来迟迟。
杨柳飞花日,待君同赋诗。
送王子充归金华。元代。顾盟。 春入长洲苑,东风已及时。苑中垂杨树,吹作黄金丝。送君出春城,舣舟折桑枝。以此聊赠远,相别仍相期。君归金华山,当逢牧羊儿。毋因入山去,遂尔来迟迟。杨柳飞花日,待君同赋诗。
曲蟺踏著相头摮,哑子得梦自家笑。笑到天明说向谁,乌鸦解作麒麟叫。
颂古三十二首 其三十。宋代。释明辩。 曲蟺踏著相头摮,哑子得梦自家笑。笑到天明说向谁,乌鸦解作麒麟叫。
谈经析理老逾工,家学诸郎得马融。心远自无流俗驾,语真端有古人风。
每容晚进壶觞共,尚许残年杖履同。悽断松杉封马鬣,不堪持酒酹桥公。
吴彦和朝散挽诗二首 其二。宋代。刘一止。 谈经析理老逾工,家学诸郎得马融。心远自无流俗驾,语真端有古人风。每容晚进壶觞共,尚许残年杖履同。悽断松杉封马鬣,不堪持酒酹桥公。
漫向名山赋别离,芳尊才惬故人期。婵娟万里犹今夕,兄弟中原自一时。
地拥兰皋馀气色,天回濲水尽涟漪。使君大有襄阳兴,醉舞何妨并接䍦。
中秋日同邦相饯孟韬于兰阴山得诗四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 漫向名山赋别离,芳尊才惬故人期。婵娟万里犹今夕,兄弟中原自一时。地拥兰皋馀气色,天回濲水尽涟漪。使君大有襄阳兴,醉舞何妨并接䍦。
千里来携欠一图,东南村构几模糊。人扶世教何妨切,老向斯文自愧疏。
云谷许还徽国主,周溪流到长官居。秋风海上无穷意,也向程乡社学书。
程乡学生钟宏求社学记赠之。明代。陈献章。 千里来携欠一图,东南村构几模糊。人扶世教何妨切,老向斯文自愧疏。云谷许还徽国主,周溪流到长官居。秋风海上无穷意,也向程乡社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