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升

唐时升

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103篇诗文) 

人物生平

  唐时升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卒于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八十六岁无病而终。唐时升通达世务,性情豁达。父唐钦训,与归有光友善。早年拜于归有光门下,学习诗文,有诗名,但二十多岁就弃去举子业。在家专门研究古学。他家境贫寒,但乐于助人,人们都称他“好施与”。他将金钱官名看得很淡,自己在家种菜、耕耘田园,过着陶渊明般清贫但怡然自得的生活。唐时升与娄坚、程嘉燧都是归有光的门下弟子,文章很得归氏清雅恬淡气韵。晚年的唐时升闭门谢酒,“味庄列之微言,以养生尽年”,他与娄坚、程嘉燧常常一起布衣杖屦,外出游玩,谈诗论文,意气扬扬。一起出游的人都说他们象是古代的学人,不染尘俗有仙人的气韵,称他们为“练川三老”。

  唐时升文才很好,与友人一起做诗的时候常常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他不喜欢艰深涩泽的文章,自己作诗用词清浅,且不加点窦,一气呵成。他为自己的诗文集取名“三易”,也是不喜艰深之意。在当时他的诗文很受推崇,与程嘉燧、娄坚、李涣芳交称“嘉定四先生”。四明人谢三宾把他的《三易集》与其他三人的诗文合刻,题名《嘉定四先生集》。

竹荫巧藏三伏,茶香分入四邻。

波间先辨来客,石畔长眠醉人。

()

人生百年内,忧乐千万端。念念不相袭,长与岁月迁。

暮年壮心歇,欲入名山巅。缉草为冬裘,拾穗充朝餐。

未尽生灭相,且断恩爱缘。俗儒难与语,三复西来篇。

()

大道未丧世,朝庙何雍容。

两阶陈玉帛,东序悬钟镛。

揖让俎豆间,四海穆清风。

皇图日卤莽,小儒袭章缝。

前经委蔓草,弄笔夸雕虫。

何知藿食者,六艺罗胸中。

九成明神降,三献远祖通。

先圣递文质,后王更异同。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

河图与凤鸟,叹息何由逢。

()
桑枯阴阴径,蚕眠昼掩门。 薄云含古寺,微雨入前村。 曲涧通秧水,疏篱护果园。 隔林方问路,无奈鸟声暄。
()
面北层轩敞,携尊对断涯。 暮云栖睥睨,秋水没蒹葭。 复道传鲭鲊,回屏隐琵琶。 自夸能辨曲,移榻傍人斜。
()
老入欢娱地,谁能让少年。 向来辞急盏,今夕趁繁弦。 坐密宫商切,情忘笑语颠。 酒酣佯潦倒,双倚侍儿肩。
()
晶晶波烟阔,阴阴竹树寒。 庖人扇鲑脯,小史箧衣冠。 欲别频为约,斯游岂意阑。 秋风吹早桂,未觉后期难。
()
住久渔阳郡,朝朝望白檀。 朔云秋色早,边月夕光寒。 馆伴能胡语,降夷学汉冠。 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
()
累日厌人事,残春怜物华。 壶觞来别墅,菜麦散晴沙。 鸟语对桥竹,鱼衔临水花。 老思栖隐处,真欲问东家。
()
冉冉野花落,悠悠溪水香。 古藤缘树立,新竹共人长。 宿燕惊棋去,游蜂趁酒忙。 流连待明月,清露湿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