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髮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彷彿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後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發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 长夜:漫长的黑夜,喩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挈、将: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 妇:指鲁迅妻许广平。 雏:指鲁迅的幼子周海婴。当时,海婴还衹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 鬓有丝:指两鬓斑白。鲁迅写此诗时已五十一岁,因多遭离乱与忧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 城头:指南京。 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鬬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後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 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後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發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月光如水:语出唐·杜樊川《七夕》诗:「瑶阶夜色凉如水」。 缁(zī)衣:卽黑色的衣服。

这首七言律诗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民国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所作,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首联描写作者艰苦的生活处境,颔联揭示生活困难的原因,颈联写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尾联写作者的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鬬争的决心。诗句凝练,深切感人。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猜你喜欢

一到山中便不同,山翁只合住山中。山中不尽凭题寄,才欲抒毫色色空。

()

溪边前日君辞我,江上今朝我送君。

自去芦洲寄消息,故人犹在武昌军。

()

大猎渔阳罢,椎牛上谷营。酒阑飞骑去,夜夺受降城。

()

溪南偶逢桑苧翁,白堕酌予尊且空,盘礴白石荫长松。

卢胡一笑人不会,岂必齐谐裁志怪。

()

汝别三旬久,家书两度看。帆前江月迥,马首岭云残。

路远愁装薄,秋高怯被寒。孤身千里客,若个劝加餐。

()

日日寻春不觉春,初来江燕自亲人。旧巢何处不飞去,莫是空梁已落尘。

()

帷宫路绕碧池回,水殿风传翠槛开。玉女移根来太华,仙人分露出天杯。

擎将素腕寒相映,雪去轻丝暑乍回。愿比灵龟游叶上,千年长捧帝恩来。

()

屋后青山过雨痕,门前新水赴溪浑。风声偃稻翻平野,日脚穿云射远村。

世路多岐还委曲,长怀最苦是黄昏。家乡迢递音书杳,肠断深林蜀帝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