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堂词录》序。清代。谭献。右录三百四十余人,词一千四十七首。叙曰:“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音有抗队,故句有长短。声有抑扬,故韵有缓促。生今日而求乐之似,不得不有取于词矣。唐人乐府,多采五七言绝句。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至大晟之署,应天长、瑞鹤仙之属,上荐郊廊,拓大厥宇,正变日备。愚谓词不必无颂,而大旨近雅。于雅不能大,然亦非小,殆雅之变者欤。其感人也尤捷,无有远近幽深,风之使来。是故比兴之义,升降之故,视诗较著,夫亦在于为之者矣。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絜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琱琢曼辞,荡而不反,文焉而不物者,过矣靡矣,又岂词之本然也哉。献十有五而学诗,二十二旅病会稽,乃始为词,未尝深观之也。然喜寻其恉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三十而后,审其流别,乃复得先正绪言以相启发。年逾四十,益明于古乐之似在乐府,乐府之余在词。昔云:“礼失而求之野。”其诸乐失,而求之词乎。然而靡曼荧眩,变本加厉,日出而不穷,因是以鄙夷焉,挥斥焉。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发,响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如是者年至五十,其见始定。先是写本朝人词五卷,以相证明。复就二十二岁以来,审定由唐至明之词,始多所弃,中多所取,终则旋取旋弃,旋弃旋取,乃写定此千篇,为复堂词录。前集一卷,正集七卷,后集二卷。其间字句不同,名氏互异,皆有据依,殊于流俗。其大意则折衷古今名人之论,而非敢逞一人之私言,故以论词一卷附焉。大雅之才三十六,小雅之才七十二,世有其人,则终以词为小道也,亦奚不可之有。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出城才七里,地僻罕曾守。
孤塔临官路,三门背运河。
钟鸣惊宿鸟,墙矮入渔歌。
醉里看题壁,如今张继多。
枫桥。宋代。汤仲友。 出城才七里,地僻罕曾守。孤塔临官路,三门背运河。钟鸣惊宿鸟,墙矮入渔歌。醉里看题壁,如今张继多。
青蘋风起递秋香,翠盖红妆衬水光。暇日跻攀莫辞数,人生百岁似风狂。
叠前韵三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 青蘋风起递秋香,翠盖红妆衬水光。暇日跻攀莫辞数,人生百岁似风狂。
上书不得达,生男亦胡为。四十乃一来,对人良可嗤。
戏綵学老子,挽须愧小儿。西山日已薄,乡国归何时。
叹息谓季弟,尔独无分离。承欢廿八载,乐亦安能知。
至宁古塔 其二。清代。杨宾。 上书不得达,生男亦胡为。四十乃一来,对人良可嗤。戏綵学老子,挽须愧小儿。西山日已薄,乡国归何时。叹息谓季弟,尔独无分离。承欢廿八载,乐亦安能知。
叹笑筵歌席轻抛亸。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祭天神(中吕调)。宋代。柳永。 叹笑筵歌席轻抛亸。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寂寞拥、重衾卧。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庐山百里蟠穹苍,绝顶阴云常下覆。晴日天风忽扫除,翠壁千层开锦绣。
我来庐山初得君,爱君面有庐山秀。长篇险韵使我惊,忽获风流云散后。
气味清新满牙颊,如入洞庭尝橘柚。梅子如钱柳絮飞,杜鹃哀号山雨昼。
念君明当京邑行,马蹄蹴踏春泥绉。黄陂新息道路迥,野饭藜羹须强嗅。
天街到日夏渐热,车毂相摩汗如溜。丈夫功名非苟取,劝子未用轻蓝绶。
山中五月早归来,涧底清泠当共漱。
酬周亨叔主簿见赠。宋代。释道潜。 庐山百里蟠穹苍,绝顶阴云常下覆。晴日天风忽扫除,翠壁千层开锦绣。我来庐山初得君,爱君面有庐山秀。长篇险韵使我惊,忽获风流云散后。气味清新满牙颊,如入洞庭尝橘柚。梅子如钱柳絮飞,杜鹃哀号山雨昼。念君明当京邑行,马蹄蹴踏春泥绉。黄陂新息道路迥,野饭藜羹须强嗅。天街到日夏渐热,车毂相摩汗如溜。丈夫功名非苟取,劝子未用轻蓝绶。山中五月早归来,涧底清泠当共漱。
雾幄绕霓旌,氤氲满太清。龙成云盖引,虎奉岳图迎。
七圣犹同御,三天各异程。试求香案吏,谁是岁星精。
步虚词四首 其三。明代。王立道。 雾幄绕霓旌,氤氲满太清。龙成云盖引,虎奉岳图迎。七圣犹同御,三天各异程。试求香案吏,谁是岁星精。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飞来峰猿。宋代。顾逢。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