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恨 · 答冠月韵

纱窗恨 · 答冠月韵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
田茂遇这首酬和之作,颇有盛唐边塞诗的气格与风韵。 上阕写景,其实主要只是写了引子乡思的笛声。《梅花落》原出塞北,汉乐府横 吹曲名,本笛中曲。南朝鲍照、吴均、陈后主、徐陵、隋朝江总等所作乐府,都有此篇。到了唐代,《梅花落》更为人们所传诵。正如唐·白居易《杨柳枝》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唐代文人墨客不但写《梅花落》乐府古题,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梅花落”。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诗云“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在这些诗句,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把听觉诉诸视觉,我们不仅听到笛声,而且仿佛看到风吹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在这里“梅花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有了更活泼的生命力。田茂遇这首《纱窗恨》也继承了唐人这一传统。风送笛声阵阵,溢满天涯,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如果说上阕结处还透露着“凄切”,那么过阕开头气势转壮。“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阕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而且使词句中流走着感伤情绪也忽为壮阔。这里感伤而不坠纤弱,不亚唐人气象。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在这里感情的格调又产生了一次跌宕,由豪放而转入婉转。 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起伏跌宕。篇中“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之句,实乃天籁,让人难以忘怀。

田茂遇

清江南青浦人,字楫公,号髴渊。夏允彝弟子。顺治十四年举人,授山东新城知县,不赴。康熙间举鸿博,罢归。晚筑水西草堂,觞咏以终。诗文均有名。选有《燕台文钞》、《词坛妙品》。自著有《水西草堂集》、《清平词》、《绿水词》。

猜你喜欢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

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

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

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

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

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

一朝风霆怒,卷落置前麓。

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

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

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

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

苔花蚀碎与,字迹不可读。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

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

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

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

()

淮阳千叶花,到此三百里。

城中众名园,栽接比桃李。

吾庐适新成,西有数畦地。

乘秋种山丹,得雨生可喜。

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

宿根已得土,绝品皆可寄。

明年春阳升,盈尺烂如绮。

居然盗天功,信矣斯人智。

根苗相因依,非真亦非伪。

客来但一笑,勿问所从致。

()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

苏小坟西是妾家,门前都种白莲花。

郎来好认当垆处,石上瑶琴覆落霞。

()

衰白相逢赣水边,十年存没竟谁贤。别来旧隐荒三径,醉后高谈惊四筵。

晚节功名君未免,半生忧患我堪怜。秋风久负莼鲈约,归梦时时到剡川。

()

结束萧仙,啸梁鬼、依还未灭。荒城外、无聊闲看,野烟一抹。梅子未黄愁夜雨,榴花不见簪秋雪。又重罗、红字写香词,年时节。
帘底事,凭燕说。合欢缕,双条脱。自香消红臂,旧情都别。湘水离魂菰叶怨,扬州无梦铜华阙。倩卧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

孤舟漾暧景,独鹤下秋空。安流日正昼,净绿天无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