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颂臣师生圹

题谢颂臣师生圹
游山有癖惯驱车,风水休言习未除。
赢得少君他日便,无须卜地到堪舆。
()

傅锡祺

傅锡祺,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月,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风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风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廖振富撰)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

猜你喜欢

非关策士藏青幕,自是经生在绛帷。彭蠡湖中好传雁,滕王阁上合题诗。

()

游蜂大嚼过屠门,又顾他家郭外墦。唐突西施从喝道,诙谐南阮任摊裈。

摧香麝父同羌管,杀景酪奴傲酒尊。生遣红裙嗤白苧,莲芳何在枣甜存。

()

宅相凋零久不振,喜君文采日清新。弹琴密令能官业,献颂王褒迈等伦。

岂有青松蟠涧谷,待看騄骥绝风尘。诸儒方讲升平事,策足须登要路津。

()

社燕移巢不自由,三间老屋指东头。家无童仆呼儿代,室有齑盐慰姑愁。

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芦帘纸阁寻常事,却笑蜗居未易谋。

()

拉搭袈裟断带裙,持心不背释伽文。风涵秋水霜涵月,多少浮僧妒杀君。

()

身世支离似败衣,有戈难却鲁阳晖。不知此日公车召,又复何时野服归。

花信正愁风骀荡,麦苗还喜雨霏微。分携江上休回首,恐见樯乌作背飞。

()

长镵白木柄,茫茫走天涯。宁知屋角松,流膏藏龟蛇。

()

七尺乌藤手自操,鲤鱼风起月轮高。带将一个城南树,五贾冈头看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