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高雄古炮台作

观高雄古炮台作
锁钥南门壮大观,珠崖一弃水声酸。
断砖斑剥描蝌蚪,穴壁弯环认弹丸。
出没牛羊春草长,凄凉瓦砾夕阳残。
平生荆棘铜驼意,悄立山头欲去难。
()

傅锡祺

傅锡祺,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月,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风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风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廖振富撰)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

猜你喜欢

急雨来排难,馀蒸顿解严。时蜩鸣露柳,客燕度风帘。

屈指秋无几,安心气自恬。夜凉都不寐,落月莹虚檐。

()

鼎立悬胎鼎,炉安太一炉。但知生药处,便好下工夫。

()

日落寒山剪剪风,一行雁字各西东。

虽然颜面睽千里,料得相思两地同。

()

柳阴古意见灯笼,能变炎凉水面风。花草都随车响寂,林塘乱走月明中。

伴人夜色如相劳,照我年光有不穷。忧乐乘除中岁始,心哀稍喜气犹雄。

()

闲门绿树老,华池芳草生。

偶随蝴蝶起,独自下阶行。

何处垂杨院,春风骄马鸣。

()

一帆风便出吴城,只怕沙湖风浪生。野鸭断边初系缆,西山月出正潮平。

()

河流天上来,月魄海中皎。洪钟蓄奇响,大泽胎异宝。

神龙具全体,于诗露一爪。旁皇成至文,喷薄吐元造。

万事有根干,孤心斡幽窈。一身刀绳余,六合蓁莽扫。

纷纷削椠家,竞夺化工巧。岂知大雅堂,厜㕒矗云表。

()

重林新放陇枝稠,倚槛盈盈万玉浮。妆洗晚风寒转淡,香生残雪韵偏幽。

尊前宛转留春梦,醉里参差倚夕愁。相对素心清似水,况兼群谢擅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