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净慈寺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净慈寺
净慈寺,周显德元年钱王ㄈ建,号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居之。潜尝欲向王求金铸十八阿罗汉,未白也。王忽夜梦十八巨人随行。翌日,道潜以请,王异而许之,始作罗汉堂。宋建隆初,禅师延寿以佛祖大意,经纶正宗,撰《宗镜录》一百卷,遂作宗镜堂。熙宁中,郡守陈襄延僧宗本居之。岁旱,湖水尽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鳗鱼游焉,因凿井,寺僧千余人饮之不竭,名曰圆照井。南渡时,毁而复建,僧道容鸠工五岁始成。塑五百阿罗汉,以田字殿贮之。绍兴九年,改赐净慈报恩光化寺额。复毁。孝宗时,一僧募缘修殿,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钱,一一开载明白。一日,大喊街头曰:“吾造殿矣。”复置酒肴,大醉市中,揠喉大呕,撒地皆成黄金,众缘自是毕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济颠。识者曰:“是即永明后身也。”嘉泰间,复毁,再建于嘉定三年。寺故闳大,甲于湖山。翰林程?必记之,有“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之语。时宰官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先是,寺僧艰汲,担水湖滨。绍定四年,僧法薰以锡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秋金}为双井,水得无缺。淳?十年,建千佛阁,理宗书“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元季,湖寺尽毁,而兹寺独存。明洪武间毁,僧法净重建。正统间复毁,僧宗妙复建。万历二十年,司礼监孙隆重修,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掉楔。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袁宏道《莲花洞小记》: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常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享,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王思任《净慈寺》诗:
净寺何年出,西湖长翠微。佛雄香较细,云饱绿交肥。
岩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酒家莲叶上,鸥鹭往来飞。
()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扶舆磅礴钟草木,粤有灵苗根踪䠞,下嵌崖窦嗽飞瀑。

泽沐沆瀣喣初旭,寸十二节色缜绿。厥石昌阳叶上矗,凌傲霜雪气芳郁。

审能食之面如玉,嵩丘之人衣朱襮。翩然而来输国粟,挟以盘杅湛清淑。

云根坚固岁不刊,花如车轮光皎然。素荣英英秀而妍,内秉贞白外婵媛。

见之者昌寿绵延,飞行八极生羽翰。岂但明目能引年,世人不信空自捐。

吁嗟相国仁且贤,再拜上供紫皇前,为霖为雨苏烦捐。

()

平生五千卷,为方不为圆。

()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

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辛苦挥戈挽落日,殷勤蓄电造惊雷。

远闻南社多才俊,满饮葡萄祝酒杯。

()

池上芹泥即渐乾,梁间燕子拾虫难。绿窗无限伤春意,看尽斜阳更倚阑。

()

汾水秋风雁又归,故园东望梦魂飞。尘冠欲挂仍无日,庭树新增复几围。

水远坐输鸥独往,竹荒不救凤长饥。愁来策马西郊路,一曲劳歌送落晖。

()

凤翥鸾飞空燕子,宝香犹惹流苏。旧欢凄断数行书。终山方种玉,合浦忽还珠。

午枕梦圆春寂寂,依然刻雪肌肤。觉来烟雨满平芜。客情殊索莫,肯唤一尊无。

()

七十峰头月,青天一尺书。不逢贤舶使,那得到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