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上天竺。明代。张岱。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观音看经院。宋咸平中,浙西久旱,郡守张去华率僚属具幡幢华盖迎请下山,而澍雨沾足。自是有祷辄应,而雨每滂薄不休,世传烂稻龙王焉。南渡时,施舍珍宝,有日月珠、鬼谷珠、猫睛等,虽大内亦所罕见。嘉?中,沈文通治郡,谓观音以声闻宣佛力,非禅那所居,乃以教易禅,令僧元净号辨才者主之。凿山筑室,几至万础。治平中,郡守蔡襄奏赐“灵感观音”殿额。辨才乃益凿前山,辟地二十有五寻,殿加重檐。建咸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并徙而北。时有比丘知完者,率其徒以从。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乡,建寺奉之。天竺僧乃重以他木刻肖前像,诡曰:“藏之井中,今方出现”,其实并非前像也。乾道三年,建十六观堂,七年,改院为寺,门匾皆御书。庆元三年,改天台教寺。元至元三年毁。五年,僧庆思重建,仍改天竺教寺。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崇祯末年又毁,清初又建。时普陀路绝,天下进香者皆近就天竺,香火之盛,当甲东南。二月十九日,男女宿山之多,殿内外无下足处,与南海潮音寺正等。 张京元《上天竺小记》: 天竺两山相夹,回合若迷。山石俱骨立,石间更绕松篁。 过下竺,诸僧鸣钟肃客,寺荒落不堪入。中竺如之。至上竺,山峦环抱,风气甚固,望之亦幽致。 萧士玮《上天竺小记》: 上天竺,叠嶂四周,中忽平旷,巡览迎眺,惊无归路。余知身之入而不知其所由入也。从天竺抵龙井,曲涧茂林,处处有之。一片云、神运石,风气遒逸,神明刻露。选石得此,亦娶妻得姜矣。泉色绀碧,味淡远,与他泉迥矣。 苏轼《记天竺诗引》: 轼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谓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鸣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在耳。 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又《赠上天竺辨才禅师》诗: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方丈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张岱《天竺柱对》: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伽从南海飞来。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云埋月缺晕寒灰,飙发齐如巨象豗。纵勇万川冰柱立,纷披千障土囊开。
鲁门未怪爰居至,郑圃何妨禦寇来。终夜不眠谁与共,坐忘唯有一颜回。
次韵耿天骘大风。宋代。王安石。 云埋月缺晕寒灰,飙发齐如巨象豗。纵勇万川冰柱立,纷披千障土囊开。鲁门未怪爰居至,郑圃何妨禦寇来。终夜不眠谁与共,坐忘唯有一颜回。
又踏君山路,来驱陌上尘。
江仍旧时面,我是去年人。
爱听松声古,休催柳色新。
片云衔落日,梅与月争春。
山亭。宋代。钱厚。 又踏君山路,来驱陌上尘。江仍旧时面,我是去年人。爱听松声古,休催柳色新。片云衔落日,梅与月争春。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听尹鍊师弹琴。唐代。吴筠。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汤汤南溟,百川所潴。有赫其灵,有严其居。神宅于幽,诚格者应。
其应维何,皇帝仁圣。幢旄鼓铙,畴往祇祠。揭揭程公,神之听之。
祀事之既,神明欢喜。飙驰龙翔,一息万里。衍涸濡焦,既盈既优。
庙社亿年,血食均休。
祠南海神。宋代。陈之方。 汤汤南溟,百川所潴。有赫其灵,有严其居。神宅于幽,诚格者应。其应维何,皇帝仁圣。幢旄鼓铙,畴往祇祠。揭揭程公,神之听之。祀事之既,神明欢喜。飙驰龙翔,一息万里。衍涸濡焦,既盈既优。庙社亿年,血食均休。
忆过都昌道,民风厚且淳。苏山明浦溆,彭蠡枕城闉。
父老争留霸,朝廷许借恂。二松哦且遍,满县李桃春。
都昌丞洪宗杰秩满邑民诣阙愿留因升县令。宋代。王绅。 忆过都昌道,民风厚且淳。苏山明浦溆,彭蠡枕城闉。父老争留霸,朝廷许借恂。二松哦且遍,满县李桃春。
三分光阴二早过,迟日江山丽。
灵台一点不揩磨,春风花草香。
贪生逐日区区去,泥融飞燕子。
唤不回头争奈何,沙暖睡鸳鸯。
偈颂三十四首。宋代。释如净。 三分光阴二早过,迟日江山丽。灵台一点不揩磨,春风花草香。贪生逐日区区去,泥融飞燕子。唤不回头争奈何,沙暖睡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