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道人

一瓢道人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化于澧州。澧之人,渐有得其踪迹者,语予云:“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馀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馀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又为人画牛。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馀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曰:‘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之酒也,三车之肉也,锁骨之淫也,寒山、拾得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
一瓢道人,不知道姓名叫什么,曾手持一个瓢在湖北湖南地界四处游走,人们就叫他一瓢道人。他圆寂于湖南澧州。 澧州有个渐渐得知他事迹的人,对我说:“道人年少时读书功名不就,于是投笔离家,到沿海从军。那时正闹倭寇,声势正盛。道人打仗勇武,从小校开始,积累军功做到了副将。后来触犯律条,害怕被杀,就离开军队,混入盗匪之中,出没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时间一长,厌烦了这种生活,就出资购买了十余名歌舞妓,在淮安、扬州一带做卖笑生意。赚到的钱,全部用于自己挥霍,妓女们则轮流服侍他。没有哪天不是过着怀抱美人,佳肴美酒,听歌看戏的生活。饮食日用,和国王差不多。 又过了十多年,他对这种生活又产生了厌倦,于是悄然离去,在湖北湖南乞讨流浪。后来来到了澧州,刚开始州里没人注意到他。时间长了,发现他说些大家不明白的话,但又说得非常准,给人治病又很有效,还能给别人画牛。随口作诗,总有奇怪的语言,大家慢慢开始对他敬重起来。送给他好衣服和好吃的,他都接收下来,然后又扔掉。为此人们经常款待他。 道人住在古庙中,一天,他从炉灰里取出一块金子,把庙祝叫来交给他,说:‘请为我叫僧人来做礼忏(即礼拜诸佛、菩萨,忏悔所造诸恶业)。’礼忏仪式完毕,买了一口棺材自己进去坐着,不盖棺盖,叫十多个人抬到城里人多的集市之上,四处游走。他抱拳拱手,大叫‘这些年非常打扰各位,今天贫道与大家告别了。’就是小巷里都走遍了,一市的人都非常吃惊。回到庙里,就仰面躺在棺材里对众人说:‘可以把我盖上了’,众人不敢盖,看时,人已经死了。于是盖上棺盖抬出去埋了,抬的时候发现很轻,好象棺材里没人一样。”我听了这个故事感到非常讶异。 那个人又问:“如果真是有道的人,不应该又淫又盗;又淫又盗的人,又不应该能对生死如此超脱。我对这个道人的事很怀疑,所以来问问先生。”我说:“我和你都是凡人啊,怎么能够了解呢?济公和尚喝酒、三车和尚吃肉,锁骨尼姑宣淫,寒山、拾得二僧邋遢,除非有天眼不能看透其中的奥秘。古代那些成佛的,确实还有化身于猪狗的,何况是混迹于人类呢?你我哪有能力知道啊!”

鄂岳间:指湖北湖南一带。鄂,湖北鄂城,代指湖北。岳,南岳衡山,代指湖南。 化:即死。 澧州:地名,明洪武九年,隶常德府,在今湖南境内。 裨将:副将。 失律畏诛:没有按规定办事,怕被斩首。 祝:指庙祝,旧时庙里管理香火的人。 审:确实、果真。 济颠:宋末僧人,名道济,佯狂不拘细节,饮酒吃肉,人以为颠,故称济颠。 三车:即三车和尚,育龄代高僧窥基的别号,曾从玄奘译经。性豪侈,不忌洒肉。 锁骨:女尼,自谓菩萨化身,供男子淫欲而传道。圆寂后全身骨节钩连如锁。 寒山、拾得:唐代二僧,皆喜作诗,又状类疯颠,不拘小节。

《一瓢道人》是由明代文学家袁中道书写的人物传记。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猜你喜欢

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

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

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

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

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

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

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

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

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

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

缺月东升夜欲阑,水天空阔浩漫漫。浪鸣柁尾舟行疾,风饱帆腰客意宽。

一点君山破雾出,半边湘岸倚篷看。莫云备历关山险,未必江湖枕席安。

()

京师敢方泄边机,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

()

词场同际遇,郡政接循良。珠玉篇章妙,芝兰气味长。

褒言如衮绣,雅意戒鹈梁。老格松千尺,清文水一塘。

赓酬停笔久,降叹举幡忙。当宁神兼武,开边洮与湟。

再叨藩寄重,难报主恩滂。忧职思承教,何由到讼棠。

()

戒食有章,卒食惟序。庭鸣金奏,凯收笾莒。客出以雍,撤以振羽。

离磬乃作,和钟备举。济济威仪,喤喤簨虡。

()

旱风屯夜云,夜热如病酒。展转鸡三号,倏忽秋历九。

茸裘覆掩骭,蔽絮传露肘。独行易伤怀,卫生敢不厚。

朝暾炀林木,热属又奔走。农氓土作龙,神觋水洒柳。

吁祷日以虔,甘霖竟何有。燕齐恃二麦,晓夕望南亩。

极目牛尾稀,伤心飞蓬首。茅檐烟渐出,啼泣遍黄口。

一市聊米盐,连村各携负。阴阳燮上相,干溢轸元后。

年年振官仓,渺不计生斗。救荒无善策,备急要经久。

太息桑林情,因风咏星罶。

()

茅屋秋来破不胜,野云沙树自层层。

老夫生理今抛废,日日江潭去采菱。

()

直谅多为世所排,有怀长向我前开。

暮年惆怅谁知此,南陌东阡独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