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亭记

悠然亭记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澱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澱山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崑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澱山公一天比一天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澱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澱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澱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外家:指外祖父家。 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经崑山。 千墩浦:归有光《前山丘翁寿序》:“吴郡太湖之别,为澱山湖,湖水溢出为千墩浦,入于吴淞江。当浦入江之处,地名千墩;环浦而居者,无虑数千家。” 表兄澱山公:周大礼别号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归有光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 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礼于嘉靖十一年考中进士而入仕途。 宦游:古人指外出做官。 归:指罢官里居。 僦(jiù)居:租房。 县城:指昆山县城。 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定卜:指定居。 马鞍山:在今江苏崑山境内,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 阳:山的南面。 娄水:即娄江。归有光《见村楼记》:“崑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 阴:水的南面。 颓(tuí)然:坍塌的样子。 杳霭:云雾飘渺的样子。 靖节:即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晋浔阳(今属江西)人,一名潜,字元亮。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他诗风恬淡,状写山川田园之美,朴素自然。有《陶渊明集》,世称靖节先生。《晋书》《宋书》皆有传。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中无留滞:指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 天壤间物:指天地间的万物。 道: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稽也。” 声绩:指声名与功绩。 妒媢:即妒忌。 殆:大概。 未能以忘于世:指没有被世人所忘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说,归鸟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云:“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乌得:哪里能够。 泰山:我国五岳中的东岳,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邹峄:即峄山,又名邹山,在今山东邹城东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记功。 嵩:即嵩山,五岳中的中岳,在今河南登封以北。 少:指少室山,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记》:“嵩山中为峻极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周大礼曾受“广南之命”,见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一文。 闽、越:指今福建与浙江一带。 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 兹山:指马鞍山。 何啻(chì):何异于。 礨(lěi)石:大石。 庄子:即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宋蒙人,曾为漆园吏,著《庄子》十馀万言,主张清静无为。《史记》有传。以下引文见《庄子·则阳》。 旧国旧都:指故乡。 畅然:欢快的样子。成玄英疏云:“少失本邦,流离他邑,归望桑梓,畅然欢喜。” 草木之缗(mín):草木丛生,芒昧不分之意。 入之者十九:指进入于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见十识九。 犹之畅然:意谓出于外而可望见者止十之一,却仍然欢快喜悦。 见见闻闻: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指接触到熟悉的事物。 获侍斯亭: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此乃谦词。 僭(jiàn):谦词。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这里代指周大礼写作此文。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良夜高台露气清,遥空灵籁送秋声。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

()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

还却天官尺一书,清时有味保悬车。

公年尚壮云何蚤,古道谁言今不如。

南部主开新榜丽,西清人说旧游疏。

半簪白发无拘束,不用黄精自扫除。

()

化国舒长日正迟,漫天风柳绿成姿。

高低蝴蝶尚春色,零落荼醾犹晚枝。

倦思有余时种竹,老怀无著强赓诗。

人人一觉是非梦,但得百年犹此时。

()

闾门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衡门倒屣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

芳菲佳节入韶年,锦缆维舟列彩筵。酒色杯光浮海气,歌声舞袖斗春妍。

佳人竞巧黄金胜,游子争驱白玉鞭。纵览不知归路暝,谓谁同上李膺船。

()

至人贵其身,不使事物遶。

捐身易富贵,明珠弹飞鸟。

我愿称善人,题作墓上表。

从来尺鷃乐,不羡飞鸿矫。

()

四气相陶铸,中庸道岂销。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

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已栽天末柏,合抱岂非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