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春闺

点绛唇 · 春闺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 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芳草萋萋的道路。春天沉默不语,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东风:春风。 红:指春天的花。 “几番烟雾”句:指清兵入关後的一系列事变。 故国:一作“芳草”。 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南明的鲁王、唐王。 无主:一作“无语”。 泪染:一作“泪洒”。 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这首词全用比兴手法写景寄意。上阕通过春光被雨打风吹去、只留得落红无数的景象,暗寓明王朝的倾覆;下阕借怀人与杜鹃啼血的描写,实抒复国希望与亡国哀痛。通篇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委曲以达其幽深哀婉之情,令人低徊难尽。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

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连枝别后儿曹远,赖有吾人慰寂寥。

()

客氏拜,九千岁。昼惟表里窃国柄,夜甘与同寐。同寐同寐焉用拜。

()

三山新沐翠琉璃,喜是残尊未涸时。出郭斜过穿苑路,傍林低度拂人枝。

江声远和松风转,山色遥连麦浪吹。幽径夕阳常醉卧,往来空羡牧羊儿。

()

昔与乃翁相遇年,始知有子生且贤。尔来双干已争秀,屹屹欲上参高天。

昨朝较蓺偶不售,他日奏赋闻甘泉。方今庙堂喜人物,收拾万汇归陶甄。

袅蹄麟趾终一出,辉映左右无馀妍。肯学孟生誇得意,一日走遍春风前。

嗟余投老隐岩谷,形若槁木心灰然。扁舟追子仅千里,彷佛夜梦遥相传。

西湖风物行岁晏,归赋梅花趁腊先。

()

造化峰峰异,宜教岳德谦。灵踪载籍古,怪刃刺云尖。

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

()

髯龙嘶风山石裂,玉人影断横斜月。

一声翠羽琅玕东,罗浮梦断微茫中。

()

小桥通野市,远岫入溪烟。僧磬夜初静,渔镫人未眠。

长腰炊玉粒,缩顶煮银鳊。愿得携琴酒,牵萝葺一椽。

()

北伐西征尽圣谟,天声万里慰来苏。

横戈已见吞封豕,徒手何难取短狐。

学士谁陈平蔡雅?将军方上取燕图。

老生自悯归耕久,无地能捐六尺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