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 ·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清江引 ·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
抛弃那微不足道的名位,归隐后多么畅快,笑声传到白云外。三五个知心朋友相聚,无所顾忌地开怀痛饮又有什么妨碍?酒足饭饱后挥袖起舞,只嫌天地太窄。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 微名:微不足道的名声。这里指作者视功名权力如浮尘。 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指归隐。 白云:比喻归隐。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知音三五人:典出《论语》。孔子与弟子各言其志,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吾曰与点也。」三五,本是约数,表示人数不多。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是元代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写了作者弃官归隐后和朋友们聊天喝酒的愉悦生活,曲中表达了作者摆脱束缚、纵情诗酒、笑傲林泉的优游与畅快之情。全曲无一景语,直抒胸臆,真率豪爽。末句用夸张手法,极写其旷达情怀,动人心絃。 贯云石在任翰林学士期间,对朝廷险恶的政治斗争有深刻的了解。他在元仁宗延祐元年(西元一三一四年) 「称疾辞还江南」,结束官场生涯,即为此故。此曲是作者于延祐元年辞官之后在南游途中所作,写于作者辞官初至杭州之时。 此曲开头便以「弃微名去来心快哉」直陈主题。视功名为微名,体现了其不追名逐利的性格态度。「弃」是主动放弃,贯云石本是将门勋臣的后裔,年纪尚轻便仕途畅达,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毅然辞官而去,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自然比平常人的境界要高出一等。 接着,「一笑白云外」正是对「心快哉」的进一层阐释。此时,作者已摆脱了丑恶官场,身处「白云外」,即回归田园,乐享自然之趣。这对于热爱自由的贯云石而言,的确值得放声「一笑」。这五个字承接上文,语气短促,畅快淋漓。 「知音三五人」句中隐含了作者辞官后南游路上与志同道合之人相遇相知之事,其中包括他在梁山泊与渔翁吟诗夜话,在普陀山同诗僧鲁山共赋美景,与各路知音诗酒唱和。摆脱世俗桎梏,回归本性,又兼有好友相伴,自然生起「痛饮何妨碍」的豪兴。这几句描写环环相扣,意境浑成,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自在与痛快。而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夸张而不张扬,体现了作者率真自然、豪迈奔放的性情。这种酒后流露真性情的描写,更显出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散曲贯穿着不羁奔放之情,笔调率真,性情豪放,生动展现了作者蔑视功名、豪放不羁的形象。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猜你喜欢

莫恃昆仑峻,闲观高附兵。萧墙荆簇满,卧榻虎横行。

白骨撑星帜,烟荒隔汉营。固疆能不慎,奇计待陈平。

()

系马道边树,杖藜坡外冈。

风来花自笑,露过草犹香。

乐事论三月,吟怀骛八荒。

时平那有感,双泪肯浪浪。

()

别家亦云久,昨得家中书。书中何所云,父母与妻孥。

昔来柳依依,素雪今载涂。岂不念还归,天子西击胡。

登山眺故乡,存没两呜呼。丈夫死国雠,安能恋里闾。

生当取封侯,怨别秪区区。

()

禁烟未睹燕了飞,料峭寒生透初衣。

欲去踟蹰情味恶,春归底事不同归。

()

天外峰蛮排木杪,江边石气动云根。

凭谁为谢东流水,好送寒声入故园。

()

忆昔先门陟谏垣,正人风采动朝端。家声宜有琳琅器,兄职今峨獬豸冠。

台阁继登时所贵,忠贤得用古来难。浮荣未必吾儒志,会把功名竹帛看。

()

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

蓦地趁朝归,便遭官长骂。

()

何郎生事四立壁,心地高明百不忧。

白眼醉来思阮籍,碧云吟罢对汤休。

诸公著力书交上,尺璧深藏价未酬。

空使君如巢幕燕,将雏处处度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