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
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 冷气袭人,只能侵扰旅客的梦魂,又怎能叱咤震荡扫净那遍地胡烟! 田园里长满荆棘,洪水四处弥漫,京都一带金兵践踏骚扰已经多年。 也曾想叩开重门向皇帝陈诉心愿,不是大的手笔,谁会听我的意见!

公实:作者友人郑湛的字。 三山:旧传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壶、瀛洲。见《史记·封禅书》。 但:只。 侵:侵扰。 胡烟:此处指金兵进攻所带来的战争烟尘。 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地区,当时已沦陷。 腥膻(shān):腥臊气味,这是对金人轻蔑的说法。 大手:大手指大手笔,又称如橡笔。《晋书·王琦传》:“琦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又唐代张说、苏颞以文章著名当时,称燕、许大手笔。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后两联回到山河破碎,领土沦丧的现实之中,写诗人难抑激愤之情,抒发其报国无门的感慨。这首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引人共鸣。

洪炎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猜你喜欢

我明经学统前修,上下千年大义留。更补词臣耑进讲,不虚圣志在春秋。

()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片玉山中结草堂,门前流水似沧浪。竹阴覆几琴书润,花气薰窗笔砚香。

四海诗名唐李杜,一时文采汉班扬。近闻高士增新传,好纪淮南老更狂。

()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

不识康庐真刺史,可怜德佑假平章。

木绵老鬼死遗臭,万古秋崖姓字香。

()

济楚衣裳眉目秀。活脱梨园,子弟家声旧。诨砌随机开笑口。筵前戏谏从来有。

戛玉敲金裁锦绣。引得传情,恼得娇娥瘦。离合悲欢成正偶。明珠一颗盘中走。

()

门前有酒名,终日饮其醇。客来复解带,待我劝逡巡。

比邻歌吹响,变为泣声频。铭旌高剌天,刍灵扬道尘。

亲威纷相送,冠盖果偏璘。北邙一以返,声势赫要津。

不知光景易,此意竟谁申。灼灼桃李花,到日等荆榛。

()

过了潘郎一句诗,涂中风雨尚垂垂。少人耕处地最阔,多日阴时秋更悲。

山向近来青淡淡,树因远看黑离离。鲁桥有水租船去,明眼先朝一片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