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

译文

眼前景象繁华依旧,谁能与我共享欢乐呢?月下花丛掩映,楼台林立,只是已蒙上漫漫尘埃。昔日繁华消逝,只有青山如常。钱塘江仍像从前潮起潮落,尘世的兴盛衰亡仿似与它无关。

往日烛光烁烁、亮如白昼,一片歌舞升平,现今都已不再。梅花凋谢,春光难以长久。国家即将陷落,后宫嫔妃只怨命运多舛。满腔愁怨无处说,只能寄托在那幽咽的号角声中。

注释

漠漠:密布貌;布列貌。

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

东皇:指春神。

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谁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苦中作乐,苦何以堪?“月台”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丛中,台馆依旧林立,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谓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如旧。“钱塘”两句,谓钱塘江潮涨潮落仍象从前,似怨江潮无情,不解人间兴衰,

  “万点灯光”,几句,笔锋一转,由室外之景转写室内。分别从灯光、玉梅、昭君三层落笔。元宵节又称灯节,往日火树银花,灯光锦簇。“羞”字用得好,谓“灯光”也以神州陆沉而权贵们仍沉溺歌舞为羞。“灯光”反衬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感觉“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为观照者的词人自己。珠光宝气与万点灯火交相辉映,愈丽愈“羞”,良辰美景,风光不在。

  “玉梅”两句,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昭君”两句,应当系喻指宫嫔。从后妃(玉梅)到宫嫔(昭君),都有末日将至之感。

  “离愁卿寄,画楼哀角”则总括后妃、宫嫔,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幽咽角声,恰如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节而以“哀角”作结,是伤心人的心声。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猜你喜欢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

登高佳节喜重来,会客依随五马开。

帽落秋风随意适,怀迎露菊趁时催。

东篱幸有主人席,绛帐那逢上客陪。

欲报君恩话归去,不妨尊酒论文才。

()

碧瓦朱甍上牛斗,妙墨新题森锁钮。

使君笔力挽春来,一夜飞花暗梅柳。

南山与楼相对高,向来千载争雄豪。

八分三字一弹压,众峰戢戢如儿曹。

人间盛事天不隔,急催此雪成三白。

未论千古福邦人,先卜明年满冈麦。

东风酒面吹凝酥,不辞醉倒归相扶。

短歌万一传乐府,湛辈亦与公名俱。

()

又海棠收,荼蘼过,芳事难留华屋。红扶灯畔影,话丰台消息,旧游枨触。

锦幄香融,玉柈粉晕,吟赏消他丝竹。遽怜春婪尾,倚娇憨莫负,绿醪初熟。

记冻彻铜瓶,闭门前度,咏梅人独。

番风过迅速。几回见、蜂蝶随雕毂。未用说、清吟洛下,影事扬州,便一枝、尽供题目。

十载东华梦,空怅惘、艳翻阶曲。将离恨,黯京国。

多少铅泪,襟上猩红如菽。岁华黯惊转烛。

()

金家先遯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

出尽莫嫌三宿恋,坏麻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遶圜桥士有师。

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

()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

汤汤南纪重喉衿,纵敌年来患已深。七十万家财与力,六千里地古犹今。

薇屯正自忧无给,桑土当思彻未阴。用力愈劳工愈寡,相公试察此时心。

()

乔松翠笑绝织埃,门对南山尽日开。

应是主人贫报国,功成名遂不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