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表。唐代。李昉。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伏惟皇帝陛下,体周圣启,德迈文思。博综群言,不遗众善。以为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拮菁英,裁成类例。惟兹重事,宜属通儒。臣等谬以谀闻,幸尘清赏,猥奉修文之寄。曾无叙事之能,退省疏芜,惟增腼冒。其书五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百十卷。谨诣东上阁门奉表上进以闻,冒渎天听。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凌晨登绝岭,遥见八壶青。屹立撑霄汉,盘回障渤溟。
为谁还作怪,笑我亦钟灵。精舍依深麓,相期在暮龄。
新岭望壶山。明代。郑岳。 凌晨登绝岭,遥见八壶青。屹立撑霄汉,盘回障渤溟。为谁还作怪,笑我亦钟灵。精舍依深麓,相期在暮龄。
识面论心已半生,买山无计得同盟。
行藏为是关天理,会聚因难遂客怀,
月户评春花影澹,风廊逃暑竹声清。
安舲何日来城角,细举前吟为再赓。
忆钱人塘。宋代。陈郁。 识面论心已半生,买山无计得同盟。行藏为是关天理,会聚因难遂客怀,月户评春花影澹,风廊逃暑竹声清。安舲何日来城角,细举前吟为再赓。
骊歌向晓。怪君踪迹偏长道。尊前一片青青草。才送归鞍,又逐征衫者囗悼。
泪落沾怀抱。张敞青螺今罢扫。淮康紫水销愁好。
应忆高堂,双鬓新年老。
一斛珠 送孙鲁三之汝南。清代。李良年。 骊歌向晓。怪君踪迹偏长道。尊前一片青青草。才送归鞍,又逐征衫者囗悼。泪落沾怀抱。张敞青螺今罢扫。淮康紫水销愁好。应忆高堂,双鬓新年老。
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字空旷。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庆春泽(与善歌者·般涉调)。宋代。张先。 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银塘玉字空旷。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去日江南梅未花,归来芳草涨天涯。驰驱斥堠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
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孤楸讯暮鸦。
寿周耐轩府尹。宋代。刘辰翁。 去日江南梅未花,归来芳草涨天涯。驰驱斥堠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孤楸讯暮鸦。
老去悬车百虑灰,西风独爱菊花开。田家酒熟邀皆去,茅屋诗成懒更裁。
欲及天清食沆瀣,要观日出上蓬莱。赤松有约应相待,此日先生戴笠来。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三。宋代。虞集。 老去悬车百虑灰,西风独爱菊花开。田家酒熟邀皆去,茅屋诗成懒更裁。欲及天清食沆瀣,要观日出上蓬莱。赤松有约应相待,此日先生戴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