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

颜书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絷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后斤斧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馀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你喜欢

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深怨寄清瑟,远愁生翠蛾。酒酣相顾起,明月棹寒波。

()

吾友永夫古狷者,不义予之弗受也。十年卧病时掩关,户外纷纷看野马。

当年侧身五坞山,予亦结庐山之下。己畦先生盛生徒,摈斥伪体亲《风》《雅》。

时予年才十六七,不克升堂听《諴夏》。韩门磊落多奇才,镠铁银镂尽炉冶。

永夫之诗比昌谷,永夫之穷过东野。先生曰吁子来前,有粟可分馆可假。

朱门时亦馈梁肉,掉头不应如聋哑。龙蛇道厄先生殂,侯芭有泪时倾泻。

几年漂泊东西游,到处逢人皆窃骂。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新知落落无几人,略如陶谢结白社。䱐溪沈子笔最奇,手掣神光仡

()

寸步不曾移,十方遍满时。如何参色相,除是绝思维。

泉响春前细,山皴雪后奇。三间白版阁,故我独题诗。

()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

茅屋交林霭,秋斋坐夕曛。短墙分树色,落叶避鸡群。

门设频栖雀,檐虚长宿云。丹砂思葛老,青简负明君。

()

中朝露刺候辕门,何似清斋卧给园。海内诗名犹岳立,淮南幕府若云屯。

折腰亦是书生事,垂手应为国士恩。白雪至今骄不得,青云依旧傍他尊。

()

濯足空谈万里流,朝昏惟守户庭幽。故乡久别终思奋,好友频来不带愁。

白发丹心千古意,黄花紫蟹一年秋。何时造尔能扶杖,不羡乘车马少游。

()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灩灩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