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内篇·载言第三

史通·内篇·载言第三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缺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逮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
至于《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在恢博,文辞之记,繁富为多。
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东方朔等传,唯止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阅之者,有所懵然。后史相承,不改其辙,交错纷扰,古今是同。
案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虽篇名甚广而言无独录。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人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以类区别。他皆放此。亦犹志之有“礼乐志”、“刑法志”者也。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诸如此文,皆施纪传。窃谓宜从古诗例,断入书中。亦犹《舜典》列《元首子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
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左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如谓不然,请俟来哲。
()

刘知几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猜你喜欢

桂酒既潺湲,轻舟亦乘驾。鼓枻何所吟,吟我皇唐化。

容与沧浪中,淹留明月夜。

()

羡君拔擢之官去,愧我蹉跎出饯迟。门外不知车几两,城边空复立多时。

文章自小曾推陆,画诺于今合付资。他日东昌为过客,风谣谁采道傍诗。

()

一番秋事老芙蕖,萧飒寒生暮雨余。

村巷犬声如吠豹,邻家灯影有归渔。

重阳酒熟萸初紫,五柳霜清叶未疏。

卖赋虚名吾岂有,向来多病似相如。

()

日劝君君不省,下越贪忙。识常常内转伤。肯恁思量。养灵根牢固取,目好回光。兀腾腾万事忘。内*仙香。

()

尽弃平生物,惟赍一孝经。死犹不忘孝,临没苦叮咛。

()

危楼倚天门,如m6星辰宫。榱薄龙虎怪,洄洄绕雷风。

徂秋试登临,大霭屯乔空。不见西北路,考怀益雕穷。

石濑薄溅溅,上山杳穹穹。昔人创为逝,所适酡颜红。

今我兹之来,犹校成岁功。辍田植科亩,游圃歌芳丛。

地财无丛厚,人室安取丰。既乏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

似火吾心岂绝望,为情甘死复甘伤。浮生逆旅元沤影,空谷幽兰自国香。

贰过还惭异颜子,再来差喜比刘郎。他时若得长相守,不厌朝朝侍晓妆。

()

天涯书到动经年,字满长笺又短笺。小日弟兄原竞爽,一时名位总光前。

从知有道兴明哲,自信无媒合蹇连。身世未应容易了,古书何啻一囊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