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传论

王羲之传论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锺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
文字的兴起,从中古时期开始。远古结绳纪事以及最早仿鸟兽之迹所创的文字,都没有可供观赏的价值。后来的书法家崇尚浮华,距离朴质很远,每当铺纸着笔,互相夸耀,看谁的书法最好。张伯英临池所书的墨迹,早已不复存在;(魏武帝)悬挂帐中(反复观赏)的师宜官的奇妙手迹,也极少见到。惟有魏晋之际钟舔和王羲之两家,大略可以谈论。钟繇然为当时的人赞美,确实也有他超群卓绝的地方;不过谈到尽善尽美,也许还值得怀疑。他在用墨的浓淡、结构的疏密方面,像天上的云霞舒卷自如,真是恰到好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的字体拘守古法,缺少新意,而且字写得过长,超出了一定的规格。大体说来,这就是他不足的地方。王献之虽然具有他父亲传下来的风范,却很少创新。我们看他的书法,偏向疏与瘦,好比严冬腊月的枯树;仔细观察他的笔迹,偏向拘谨,好像被主子严厉管辖、没有吃饱饭的奴隶。枯树虽有杈枝,却无伸屈;饿隶只见拘束瘦弱,不敢放开手脚。有了这两种表现,可以说是书法上的大毛病吧!近世萧子云在江表地区享有名声,但是只可以说会写罢了,他的字毫无大丈夫的气概。每一行都像春天的蚯蚓回旋缠绕,每个字都像秋天的长蛇盘绕成结,如同王蒙睡在纸上,徐堰坐在笔下;虽然写秃了一千只兔子的毛做成的笔,也没有一笔表现出筋力来;纵然写完了一万株谷树的皮做成的纸,也寻不出半点骨力来。以这样的书法博得赞美,岂不是随随便便赢得好名声吗?以上这几个人,都是名过其实。所以仔细地观察古往今来的书法家,认真地研究所有书法作品,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只有王羲之了!王羲之的字,一点一划都精巧到了极点,整体、全面地看,便像云烟弥漫、玉露凝结,笔划有时候似乎断了,实际上却连结在一起;又像风鸟在飞翔,纠龙在盘曲,字势似乎倾斜,(整体结构布局)却又很端正。(放在身边看了又看,终日)把玩(也)不觉疲倦,看来看去,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写成的。(值得)内心倾慕,(值得)切实效法的,除了他还有谁呢。其余一些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一提!

书契:代指文字。《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契,刻。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契文,简称契。 肇(zhào):肇端,开始。 中古:此处当指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说文叙》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按: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仓颉当是一位汇集和整理文字的人。 绳文鸟迹:指结绳记事与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 末代:犹言“末世”,当指商、周以下。 去朴归华:舍弃了质朴、粗陋的原始书法而向着华美的方面发展。 舒笺:铺纸。 点翰:指运笔写字。点,挥动;翰,毛笔。 夸尚:夸耀、推崇。 工拙:工巧与拙劣,此处指书法的美丑。 伯英:即张芝,后汉酒泉(今属甘肃)人,著名书法家。 馀踪:遗迹。 师宜:即师宜官,后汉南阳(今属河南)人,书法家。 钟、王:指钟繇、王羲之。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国魏长社(治所在今河南长葛东)人,官至太傅,封定陵侯。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晋代会稽(今属浙江)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迥绝:高超绝异。迥,远。 纤浓:指笔画的粗细浓淡。 疏密:指字体的结构稀密。 无所间然:意谓没有什么缺憾。间,间杂。 古而不今:意谓钟繇书体保守古人成法较多,《书断·列传第一》称其“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长而逾制:意谓钟繇书体采取横势,其长度不合王羲之书体采取纵势之制。李世民崇王抑钟,故称钟书逾制。 大量:大概。 瑕:玉上面的斑点,引申为缺点。 献之: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子,书法家。 殊:很,非常。 隆冬:严冬,深冬。 严家:指对人刻薄的家庭。 饿隶:饥饿的奴仆。 槎蘖(chá niè):树木的根株,即树桩。 羁赢(jī léi ):拘束而瘦弱。 翰墨:笔墨,此处指书法。 病:毛病。缺点。 子云:即萧子云,字景乔,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官至国子祭酒。《南史·萧子云传》:“子云善草隶,为时楷法,自云善效钟元常、王逸少而微变字体。其书迹雅为武帝所重,帝尝论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 擅名:有名。擅,拥有,据有。 江表:即指江南(长江以南)。 成书:写成字。 丈夫气:男子气概,喻笔力刚劲。 春蚓:春天的蚯蚓。 绾(wǎn):盘绕打结。 秋蛇:与上面的“春蚓”一样,均喻书法缺少骨力。 王蒙:字仲祖,晋代晋阳(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人。少时放荡不羁,中年以后克已励行,善书画,美姿容,性清约,有风流美誉。此外比喻萧子云书法有如王蒙姿容韶秀,而无丈夫气。 徐偃: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诗云:“张鼎徒有表,徐偃元无骨。”任渊注:“《后汉书·东夷传》注云:《博物志》曰: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鹄仓,持所弃卵,衔以归母,母覆暖之,遂成小儿,生而偃,故以为名。《尸子》曰:偃王有筋而无骨,故曰偃也。”此处喻指萧子云书法有筋无骨。 秃:指笔毛写秃了。 千兔之翰:上千只兔子的毛所制的笔,极言用笔之多。 无一毫之筋:没有一笔见到字的筋。 万谷之皮:指成万株谷树的皮所制的纸。谷,落叶乔木,树皮纤维可以造纸。 敛:收集。 播美:传播美名。 滥名:虚名。 篆素:篆书于素,指书法。 点曳:点画。 裁成:剪裁而成,此指书法的结构布白。 烟霏:烟雾很浓。 翥(zhù):飞翔。 蟠(pán):蟠曲,与“盘曲”义同,曲折环绕的意思。 势如斜而反正:字体略取斜势反而显得稳正。胡小石《书艺略论·论欹正》:“后世结体尚平正,至清代之殿体书而极。然是书之厄运,今谈者犹病之。古则不然。周书如《盂鼎》、《毛公鼎》之类,势多倾左;《散氏盘》独倾右,自树一帜。北朝诸刻,如《龙门造象》、《张猛龙》、《贾使君》、《刁遵》、《崔敬邕》等皆倾左;《马鸣寺》尤甚。唐欧书倾左亦特甚。然观者仍觉其正,无不安之感。盖结体以得重心为最要,论书者所举横平竖直者,平不必如水平,虽斜变平;直不如绳之直,虽曲亦直。唐太宗赞王羲之书所云‘似欹反正’者,即得重心之谓也。” 玩:赏玩。 手追:用手追摹,即临摹书帖。 此人而已:意谓仅此一人而已。 区区:微小。

《王羲之传论》是李世民为《晋书· 王羲之传》写的一篇赞辞,历数各家书法之短,独赞王羲之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这是十分罕见的。经李世民大力提倡,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造成了有唐一代尊王的书风,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甚大。此文亦有题作《书〈王羲之传〉后》的。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你喜欢

江行每娱心,十七在崖岸。

以兹取溯流,耳目精于慢。

一岭方百里,削成独南面。

霪雨夏来多,悬淙不可断。

短者能数叠,长及行人骭。

岩树纷洒濯,声光无暮旦。

陡然绝壁间,雕刻穷炳焕。

千佛尽一身,慈容俨分散。

经行非静者,并作如是观。

怒波迫其趾,得失争一线。

续竹百许寻,挽者身如弹。

蹭蹬亦有时,偃卧无妨晏。

所欣新月来,累历华林换。

悠悠无可同,琴书有余玩。

()

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挥金径欲求奇士,好色何曾讳国风?

百万逢场仍纵博,十千沽酒更新丰。平生整顿乾坤手,要见神州日再中。

()

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

()

连峰沈远阴,空江渡寒碧。佛日感胜因,涉流共攀历。

众绿翳柯阴,微径履苔迹。影息虎岑禅,心清鹤泉滴。

已公践前期,为余留片席。瓯茗瀹灵源,盂粥饷香积。

夜来疏雨过,逾觉清梵寂。曾是闻性圆,岂伊妙音隔。

良会若有怅,团趺面虚壁。浮岚接树杪,明漪漏林隙。

感此蹇独留,聊用淹晨夕。

()

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骨彊清似鹤,步健老犹龙。

方外无官府,堂中有岱宗。仙闾真福地,杖屦会相从。

()

感激三年戴,悲伤万古图。长江如可断,此泪亦须无。

何忝真员外,无成遂老夫。哀歌云水地,病眼血流枯。

()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

支公身欲老,长在沃洲多。惠力堪传教,禅心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