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春归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

译文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

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

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

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世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

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注释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临:挨近,靠近。

覆:遮盖。

频:多次。 甲子:甲为天干的首位,子为地支的首位。天干地支依次相配,便成甲子,乙丑、丙寅、……之类说法,统称为甲子。自甲子至癸亥共六十个一轮,因此六十次轮一遍。后人以甲子来记日,也用以记年。此处的频甲子,是说一年有六个甲子、即,六六共三百六十天,三年就有十八个甲子-频甲子就是多多个甲子,所以别来频甲子。

倏忽:一作“归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还朝,杜甫自成都送到绵州分手。接着徐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只好避往梓州。次年八月,杜甫知道房琯死于阆州僧舍,又赴阆州凭吊,以后便漂泊于阆州、梓州两地。由762年离成都,至764年2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8月杜甫又返成都草堂,前后共三年。这里所说的“归到”,是指严武再镇成都后重返草堂的时间。春华:即春花。

倚仗看孤石:晋谢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谢安常倚仗相对。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

倾壶:指斟酒。 沙:浣花溪有沙。

梗:阻塞。

涯:穷尽。764年,杜甫已五十三岁。

乘兴:兴会所至的意思。

春归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便写了此诗。诗中反映了杜甫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由于深感踪迹无常,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着呵少添着呵便觉多,明月清风共我。

()

迎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

洛阳无限丹青手,还有功夫画我无?

()

河股东来得断垣,一龛清梵托旃檀。苍苔绕径无尘到,落日敲门借竹看。

风急帘光先送暝,春阴梅韵独禁寒。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

()

联翩衔尾下深溪,又是当年竭泽时。玉烛均调何日是,舂陵三叹次山诗。

()

牵牛西转雉楼高,残月亭亭午夜潮。

客久不知颜鬓改,一声城角起岧峣。

()

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辈风。

()

闻道华亭已解围,亲朋消息未全知。

君归为遣书来报,细说从初丧乱时。

()

昔年罢东武,曾过北海县。

白河翻雪浪,黄土如蒸面。

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

是时累饥馑,常苦盗贼变。

每怜追胥官,野宿风裂面。

君为淮南秀,文采照金殿。

君尝考中进士第一人。

胡为事奔走,投笔腰羽箭。

更被髯将军,豪篇来督战。

其兄莘老以诗寄之,皆言战事。

亲程三郡士,玉石不能衒。

欲知君得人,失者亦称善。

君才无不可,要欲经百炼。

吾诗堪咀嚼,聊送别酒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