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楼诗三首 · 其二

燕子楼诗三首 ·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
《燕子楼诗》是张仲素和白居易两位诗人唱和的两组诗,各三首。燕子楼的故事及两人作诗的缘由,见于白居易诗的小序。其文云:“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馀,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张尚书名愔,名臣张建封之子,或曰尚书为建封,谬也。白居易任校书郎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到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而张建封殁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且张愔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最后征为兵部尚书,没有到任就死了,与诗序合。再则张仲素原唱三篇,都是托为盼盼的口吻而写的,有的记载又因而误认为是盼盼所作。这都是应当首先加以辩正的。 张仲素的第二首《燕子楼诗》写盼盼抚今追昔,怀念张愔,哀怜自己。起句是张愔墓前景色。北邙山是汉、唐时代洛阳著名的坟场,张愔“归葬东洛”,墓地就在那里。北邙松柏,为惨雾愁烟重重封锁,乃是盼盼想象中的景象。所以次句接写盼盼在燕子楼中沉寂地思念的情形。“思悄然”,也就是她心里的“锁愁烟”。情绪不好,无往而非凄凉黯淡。所以出现在她幻想之中的墓地,也就不可能是为丽日和风所煦拂,只能是被惨雾愁烟所笼罩了。 古时皇帝对大臣表示宠信,特许剑履上殿,故剑履为大臣的代词。后二句是说:自从张愔死后,她再也没有心绪歌舞,歌声云散,舞袖香销,已经转眼十年了(张愔死于元和元年,据以推算,其诗当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说她“善歌舞,雅多风态”,比之为“风袅牡丹花”,可见她去伺候其他贵人,是不愁没有出路的。然而她却毫无此念,忠于自己的爱情,无怪当时的张仲素、白居易乃至后代的苏轼等都对她很同情并写诗加以颂扬了。(《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是苏词中名篇之一。)  张仲素和白居易两组《燕子楼诗》,遵循了最严格的唱和方式。诗的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和诗用韵与唱诗又为同一韵部,连押韵各字的先后次序也相同,既是和韵又是次韵。唱和之作,最主要的是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张仲素的原唱,是代盼盼抒发她“念旧爱而不嫁”的生活和感情的,白居易的继和则是抒发了他对于盼盼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同情和爱重以及对于今昔盛衰的感叹。一唱一和,处理得非常恰当。当然,内容彼此相应,并不是说要亦步亦趋,使和诗成为唱诗的复制品和摹拟物,而要能同中见异,若即若离。从这一角度讲,白居易的和诗艺术上的难度就更高一些。总的说来,这两组诗如两军对垒,工力悉敌,表现了两位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是唱和诗中的佳作。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猜你喜欢

书种开风气,儒声动海涯。

一门团义聚,千里择名师。

重卦终须卜,留耕已可菑。

贤书初入贡,玉树影参差。

()

柳外高楼一带遮,门前偷下六萌车。玉环双臂绾红纱。

十二阑干闲倚遍,黄莺啼上内人斜。隔江愁听后庭花。

()

染血以为衣,稍亲日月光。

封唇以佐酒,众馔登华堂。

谁令拔其毛,万里归文房。

织妍依象管,寂寞伴萤囊。

生已多言语,死犹近文章。

一身皆有用,岂恤躯干伤。

鼠须固微细,兔毫亦寻常。

物以异为贵,嗟哉俱自戕。

()

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

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

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

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

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

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

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

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

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

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

羊公仁足怀,杜子功可尚。

当时一跻攀,山势益增壮。

愧我非古人,登兹独惆怅。

且当随鸥鹭,散发凌浩荡。

长啸天地间,身名两俱忘。

“并”,音“傍”,与“忘”皆去声。

()

禹门桃浪暖,奋鬣早随波。流水年华速,浮云世变多。

播迁依塞月,湔涤挽天河。但惜成衰老,清霜入鬓皤。

()

云曳香绵彩柱高。绛旗风飐出花梢。一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日斜深院影空摇。

()

水势临阶转,峰形对路开。槎从天上得,石是海边来。
瑞草分丛种,祥花间色栽。旧传词赋客,唯见有邹枚。

()

百战沙场老此身,长楸宫草几回春。

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恋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