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诏策。南北朝。刘勰。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嘿黼扆,而响盈四表,其唯诏策乎!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其在三代,事兼诰誓。誓以训戎,诰以敷政,命喻自天,故授官锡胤。《易》之《姤》象∶“后以施命诰四方。”诰命动民,若天下之有风矣。降及七国,并称曰“令”。令者,使也。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策者,简也。制者,裁也。诏者,告也。敕者,正也。 《诗》云“畏此简书”,《易》称“君子以制数度”,《礼》称“明神之诏”,《书》称“敕天之命”,并本经典以立名目。远诏近命,习秦制也。《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虞重纳言,周贵喉舌,故两汉诏诰,职在尚书。王言之大,动入史策,其出如綍,不反若汗。是以淮南有英才,武帝使相如视草;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于书辞: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杂,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制诏严助,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孝宣玺书,责博于陈遂,亦故旧之厚也。逮光武拨乱,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霸,称黄钺一下。若斯之类,实乖宪章。暨明章崇学,雅诏间出。和安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建安之末,文理代兴,潘勖九锡,典雅逸群。卫觊禅诰,符采炳耀,弗可加已。自魏晋诰策,职在中书。刘放张华,并管斯任,施令发号,洋洋盈耳。魏文帝下诏,辞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晋氏中兴,唯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故引入中书。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夫王言崇秘,大观在上,所以百辟其刑,万邦作孚。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周穆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 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罔极。汉高祖之《敕太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及马援以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矣。 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施,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 自教以下,则又有命。《诗》云“有命自天”,明命为重也;《周礼》曰“师氏诏王”,明诏为轻也。今诏重而命轻者,古今之变也。 赞曰∶ 皇王施令,寅严宗诰。我有丝言,兆民伊好。 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
御:统治。宇:天下。 神:神圣。 渊嘿(mò末):沈默寡言。嘿:同默。黼扆(fǔyǐ斧以):绘绣斧形花纹的屏风,树于天子座后。黼:半黑半白的斧形。 四表:四方之外。 轩辕: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唐:传说中尧所开创的朝代。虞:传说中舜所开创的朝代。 制性:当作“制姓”,即赐以姓氏。相传古代贵族立功有德,才能赐姓。 三代:指夏、商、周。 诰誓:指《尚书》中的《甘誓》、《牧誓》、《汤诰》、《大诰》之类作品,其中不少是后人伪托的。 戎:军事。 敷:分布。 喻:说明。 锡胤(yìn印):即赐姓。锡:赐予。胤:继续,后代。 《姤(gòu够)》:《周易》中的卦名。姤:遇。《象》:指《周易》中解说卦辞的《象辞》。 “后以”句:《姤卦·象辞》的原话是:“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后:国君。诰:教训。 改命曰制:《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王绾、冯劫等建议,改“命为制,令为诏”。 仪则:据《太平御览》卷五九三,“则”字是衍文。仪:法度。《春觉斋论文·流别论》引这段话(“汉初定仪……敕者,正也”)说:“自汉迄今(清末),沿用勿改。” 敕(chì赤):皇帝的命令。 州部: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这里指刺史、州牧等地方官。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后汉成帝时改为州,设州牧。 赦(shè社)命:减轻或兔除刑罚的命令。 简:竹简,古代写字用的条形竹片。 《诗》:指《诗经》。《小雅·出车》中讲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原指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古代把事写在简上,都叫简书。 《易》:指《周易》。《节卦》的《象辞》中讲到“君子以制数度”,指对尊卑之礼要有所节制。度数:据《周易》原文,当作“数度”,指尊卑之礼。 《礼》:指《周礼》。明君:据《周礼·秋官·司盟》中说的“北面诏明神”,应为“明神”,指日月山川之神。古人以为其神能察明事理,故称“明神”。 《书》:指《尚书》。《尚书·益稷》中曾说:“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意思是帝王奉正天命以治民,主要是顺时和慎微。 远诏近命,即本篇最后所说“诏重而命轻”的意思。远:远大。近:鄙近。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论“诏”说:“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今曰诏,于是诏兴焉。”论“命”则说:“秦并天下,改名曰制。汉唐而下,……而命之名亡矣。”所以刘勰说:“远诏近命,习秦制也。” 《记》:指《礼记》,丝纶:《礼记·缁(Zī资)衣》中说:“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绋(fú扶),故大人不倡游言(浮言)。”纶:丝带。绋:大绳。纶粗于丝,绋大于纶,喻指帝王的话说出来后,将被再加扩大,因而必须慎重。 后:诸侯,大臣。 纳言:官名,负责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尚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 喉舌:指如喉舌作用的官,同“纳言”。《诗经·大雅·烝民》中说:“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尚书:官名。秦汉时期的尚书,主要掌管帝王的文书。 其出如绋:见本段注26。 不反如汗:指令出不返。《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则反汗也。” 淮南:指西汉淮南王刘安。 相如: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文学家。视草:审阅草稿。《汉书·淮南王传》说:“时武帝方好文艺,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陇右:指陇山以西,今甘肃、青海一带。东汉初,隗嚣(wěiào委熬)据陇西,称西州上将军,他的“宾客掾史,多文学生”(《后汉书·隗嚣传》)。 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后汉书·隗嚣传》说:隗嚣“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故帝有所辞答,尤加意焉”。加意:注意。 来叶:来世,后世。 文景:指西汉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 浮新:《太平御览》卷五九三作“浮杂”。译文据“浮杂”。 选言:指写诏令。弘:大,奥:深。 三王:指西汉诸侯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封三王的策文,见《史记·三王世家》。 训典:指《尚书》中的《伊训》、《尧典》等。 严助:西汉文人。 厌承明庐:不愿在朝内做官的意思。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住的地方。《汉书·严助传》载汉武帝《赐严助书》批评严助说:“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 宠才之恩:指严助不愿做朝官而要求出任会稽太守,汉武帝就因爱其才而拜他为会稽大守。 孝宣:指汉宣帝刘询。玺(xǐ喜)书:加印封口的信。玺:印,秦以后专指帝王的印。 陈遂:字长子,西汉人。汉宣帝未登帝位前,曾和陈遂一起赌博。宣帝即位后,任命陈遂做太原太守,并赐以玺书说:“制诰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汉书·游侠传》)偿博进,指偿还宣帝所负赌博债务。这种戏言,说明其关系深厚。 逮(dài代):及,到。拨:治。 斯文:泛指学术文化。 造次:仓促。 滥:过分。 邓禹:字仲华,东汉初年著名将领。 司徒:古代高级官吏“三公”之一。邓禹曾为大司徒。光武帝在《敕邓禹》中说:“司徒尧也,亡贼桀也。”(《后汉书·邓禹传》)比邓禹为尧,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偏滥”。 侯霸:字君房,东汉初年重臣。 “黄钺(yuè月)一下”:《后汉书·冯勤传》载,侯霸向光武帝推荐阎杨,光武帝不满此人,便在《玺书赐侯霸》中说:“黄钺一下无处所。”意思是要用黄钺杀掉侯霸。黄钺:以金为饰的大斧。 乖:不合。宪章:法度。 暨(jì计):及。明帝:应为“明章”,指东汉明帝刘庄和章帝刘炟(dá达)。崇学:指重视儒学。 间出:偶然出现。 安和:应为“和安”,指东汉和帝刘肇,安帝刘祐。弛:松懈。 礼阁:汉代尚书省称礼阁,又叫礼闱。 建安:东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年。 文理:写文章(这里指诏策)的道理。代兴:更迭兴起。“文理代兴”和《秦启》篇说的“文理迭兴”意同。 潘勖(xù续):字元茂,汉未文人。《九锡》:指潘勖的《册魏公九锡文》,载《文选》卷三十五。九锡:指帝王赐给有功之臣以车马、衣服等九种器物。 逸群:指超越众作。 卫觊(jì计):字伯儒,三国魏人。《禅诰》:指曹丕迫汉献帝让位时,由卫觊代献帝所写的《为汉帝禅位魏王诏》等,见《全三国文》卷二十八。 符命:指联系瑞应以歌颂帝王受命的文章。炳耀:昭著。 中书:指中书省,魏晋以后掌管全国政事的机构。 刘放:字子弃,三国魏人。张华:字茂先,西晋作家。他俩都曾做过中书监。 互管斯任:疑当作“并管斯任”。《三国志·魏志·刘放传评》:“刘放文翰,孙资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并管斯任”即“并管喉舌”。 洋洋:盛多的样子。 魏文帝:即曹丕,字子桓,三国时魏国文学家。 作威作福:曹丕给征南将军夏侯尚的诏书中曾说:“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后来蒋济向曹丕说,“作威作福”等话是“亡国之语”。曹丕接受这个批评,并派人追回原诏(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晋氏中兴:指晋元帝司马睿(ruì瑞)建立东晋王朝。 明帝:东晋明帝司马绍。 温峤(qiào桥):字太真,东晋文人。 宪:法度。风流:原意是流风余韵,这里指消失。 秘:指神圣。 “大观在上”:这四字是借用《周易·观卦》中的《彖辞》。大观:指帝王对全面情况有深透的观察。这自然是古人吹捧帝王的说法。 百辟(bì币):各诸侯国君。辟:君。刑:效法。 孚(fú扶):信服。 重离:日月附著于天上。重:指日月重叠。离;著。 优:优待,这里指褒奖。 恒诰:恒常的、永久性的文诰。 燮(xiè谢):协和,这里指会同作战。 洊(jiàn见):再度,接连。 眚(shěng省)灾肆赦:这是借用《尚书·舜典》的原话,指因过失而造成灾害,不是有意作恶,可予宽赦。《潜夫论·述赦》解释“眚灾”说:“杀人虽有大罪,非欲以终身为恶,乃过误尔,是不杀也。”眚:过失。肆:宽缓。 周穆:指西周穆王。《穆天子传》卷一载:“丙寅,天子属官效器(郭璞注:会官司阅所得宝物),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郊父:周穆王的大臣。宪:教令。 魏武:魏武帝曹操,他论敕戒的话,今不存。 依违:不决断。 晋武:晋武帝司马炎。 都督:地方军政首领。晋武帝给都督的敕戒,今不存。 州牧:州的军政首领。董:督察。司:主管。司马炎有《省州牧诏》尚存,见《全晋文》卷六。 郡守:一郡之长。恤(xù续)隐:《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恤,忧也;隐,痛也。”司马炎有《敕戒郡国计吏》,见《全晋文》卷六。 勒:迫使。牙门:指牙门将,魏晋时的一种武官。司马炎给牙门将的敕戒今不存。 有训典:指有“训戎”,“敷政”的古意。训典:和上面所说“文同训典”的“训典”略同。 “戒之用休”:见《尚书·大禹谟》,是后人伪托的话。 在三:指君、父、师。《国语·晋语一》:“成(晋大夫共叔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在:韦昭注:“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也。”罔极:没有终极。《诗经·小雅·蓼莪(liùé六俄)》:“欲报之德,昊(hào诰)天罔极。”指父母的恩德没有终极。 《敕太子》:指刘邦的《手敕太子》,载《古文苑》卷十。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文人。《戒子》:指他的《诫子》,见《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顾命:临终前的命令,即遗嘱。顾:回视。 马援:字文渊,东汉初年名将。他有《戒兄子严敦书》,载《后汉书·马援传》。 贻(yí宜):遗留。 班姬:班固之妹班昭,字惠姬,东汉女作家。有《女戒》七篇,载《后汉书·烈女传》。 母师:班昭在《女戒》中曾说她“赖母师之典训”。刘勰这里是用以赞扬班昭堪称封建家庭的傅母(保母)和女师。 契(xiè屑):传为虞舜的司徒。《尚书·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敷:施布。五教:五种封建伦理道德。指“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王侯称教: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秦法,王侯称教;而汉时大臣亦得用之,若京兆尹王尊出教告属县是也。故陈绎曾以为大臣告众之词。” 郑弘:字稚卿,西汉人,曾任南阳太守。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 条教:条列之教令。《汉书·郑弘传》中说:“弘为南阳太守,……条教法度,为后所述。”郑弘的教令今无存。 绪:端绪。 孔融:字文举,汉末作家。他的教令有《告高密县立郑公乡教》等,见《全后汉文》卷八十三。北海:今山东寿光县附近。孔融曾任北海相。 文教丽而罕于理:司马彪《九州春秋》中有云:“融在北海,……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zhé哲)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注引)这类记载,可能是刘勰所本。 治体:指孔融的政治教令。 诸葛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他的教令有《答蒋琬教》、《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等,见《全三国文》卷五十八。详约:内容周详而辞采简约。 1庾稚恭:名翼,东晋将领。他的教令今存《与僚属教》,见《太平御览》卷七五四。 有命在天:当作“有命自天”。《诗经·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明为重也:一作“明命为重也”,译文据此。 《周礼》:原名《周官》,汉代列为儒家经书之一。主要讲周代官制,但其中不少与周代官制不符,所以有人疑为汉人伪托。 师氏诏王:《周礼·地官·师氏》中说:“师氏掌以媺(同“美”)诏王。”师氏:掌管贵族教育的官吏。诏:告,这里是下告上。秦以后才以“诏”字专指帝王的诏令。 为轻命:一作“明诏为轻也”,译文据此。“命”字是衍文。 兆:百万,指众多。尹:应作“伊”,是。好(hào浩):此字和“诰”、“蹈”、“号”叶韵,读作“爱好”的“好”。 辉音:指帝王的诏令。 鸿风:指帝王诏令的巨大教化作用。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玉壶一色天漫漫,乱雪飞春减却寒。屑琼筛瑰塞宇宙,柳絮如拳辊作团。
却愁花木不禁冷,携筇问讯遍玉栏。老柯樛枝幸亡恙,红苞半吐怯牡丹。
更怜脩竹压欲折,扶持敲撼声珊珊。似醉忽醒僵忽立,森然再植青琅玕。
群儿幻出两狮子,顷刻堆削了不难。手持朱橘炯电眼,并刀巧剪金铃安。
老夫童心也自爱,卷帘移坐忍冻看。一杯暖寒不可再,饥肠转雷未朝餐。
踏雪。宋代。赵汝燧。 玉壶一色天漫漫,乱雪飞春减却寒。屑琼筛瑰塞宇宙,柳絮如拳辊作团。却愁花木不禁冷,携筇问讯遍玉栏。老柯樛枝幸亡恙,红苞半吐怯牡丹。更怜脩竹压欲折,扶持敲撼声珊珊。似醉忽醒僵忽立,森然再植青琅玕。群儿幻出两狮子,顷刻堆削了不难。手持朱橘炯电眼,并刀巧剪金铃安。老夫童心也自爱,卷帘移坐忍冻看。一杯暖寒不可再,饥肠转雷未朝餐。
鱼尾霞收明远树。翠色黏天,一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翦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香雾。此会未阑须记取。蟠桃几度吹红雨。
蝶恋花·鱼尾霞收明远树。宋代。何大圭。 鱼尾霞收明远树。翠色黏天,一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翦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香雾。此会未阑须记取。蟠桃几度吹红雨。
五月之初四月尾,菖蒲叶长楝花紫。
淮乡农事不胜忙,日落在田见星起。
前之不雨甫再旬,身畴已复生龟纹。
近者连朝雨如注,麦陇横云欲殷腐。
如今麦枯身失时,举手仰天祷其私。
身恶久晴雨害麦,兼收并得宁庶几。
饼托登盘米藏庾,侬家岁寒无重糈。
岂知送日戴朝星,凡几忧晴几忧雨。
吾侪一饱信关天,下箸敢忘田家苦。
田家叹。宋代。陈造。 五月之初四月尾,菖蒲叶长楝花紫。淮乡农事不胜忙,日落在田见星起。前之不雨甫再旬,身畴已复生龟纹。近者连朝雨如注,麦陇横云欲殷腐。如今麦枯身失时,举手仰天祷其私。身恶久晴雨害麦,兼收并得宁庶几。饼托登盘米藏庾,侬家岁寒无重糈。岂知送日戴朝星,凡几忧晴几忧雨。吾侪一饱信关天,下箸敢忘田家苦。
器非瑚琏同,才岂杯卷用。常嗟斥篱,冷笑醯鸡瓮。手拽短藤筇,足蹑
乱山峰。老体缘诗瘦,衰颜藉酒红。空空,世事如春梦。匆匆,人生类转蓬。闲
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
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山翁醉似泥,
村酒甜如蜜。追思莼与鲈,拨置名和利。鸡鹜乱争食,鹬蚌任相持。风雪双蓬鬓,
乾坤一布衣。驱驰,尘事多兴废。依栖,云林少是非。词林锦绣堆,歌管莺花队。
青春逼后生,白发催先辈。逝景正堪悲,往事已难追。去国笼双袖,还家纵两眉。
回思,冠冕为身累。知机,云山与世违。功名休挂齿,山水堪酬志。相离鸡鹜群,
收敛鹏翅。风外看游丝,竹上刻新词。子金虽尽,陶潜酒莫辞。追思,礼乐三
千字。嗟咨,风波十二时。身离皂盖车,足谢青云路。凤凰池上归,鹦鹉洲边住。
松竹影扶疏,禽鸟语喧呼。风月供斑管,烟霞拥翠裾。频沾,有限杯中物。熟读,
无穷架上书。天时鉴盛衰,物理参成败。知机张子房,失计韩元帅。猿鸟莫惊猜,
亭馆小安排。风月酬清兴,烟霞惬壮怀。头白,百岁人何在。梅开,一年春又来。
相亲麋鹿群,跳出龙蛇阵。禅心锻炼成,俗虑消磨尽。随意乐天真,知命守清贫。
茅店家家酒,梅花处处春。黄尘,不使侵双鬓。白云,长教伴一身。柴门尽日关,
家事经春办。登场禾稼成,满瓮葡萄泛。名姓老空山,魂梦杳长安。且入白莲社,
休题玉笋班。闲看,剑气和云散。频弹,琴声带月寒。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诗成东阁题,酒尽西邻换。结草对层峦,接竹引飞湍。啸傲期元亮,奸雄愧老瞒。
团团,海月共清玩,攒攒,山花带笑看。时光几变迁,世事多谙练。甘为驽钝才,
羞作麒麟楦。老计向林泉,平地作神仙。茶药琴棋砚,风花雪月天。休言,富贵
非吾愿。随缘,箪瓢乐自然。至如富便骄,未若贫而乐。假遭秦岭行,何似苏门
啸。满瓮泛香醪,欹枕听松涛。万里天涯客,一枝云外巢。渔樵,坐上供吟笑。
猿鹤,山中作故交。诗书细琢磨,笔砚闲功课。金刀剖细鳞,绿酒醅香糯。荆棘
长铜驼,冠盖静鸣珂。富贵冰消日,光阴车下坡。猗猗,绿竹延清坐。峨峨,青
山发浩歌。性情甘淡雅,口体便粗粝。农桑足课程,赋税先输纳。蓑笠度年华,
诗酒作生涯。鲜鲤烹尾,香粳炊玉芽。人家,团簇青山下。梅花,横斜绿水涯。
茶烹铛内云,酒泛杯中月。耻随鸳鹭班,笑结鸡豚社。举世怕干涉,掩卷慢伤嗟。
楚霸千钧力,苏秦三寸舌。豪杰,人物都消灭。骄奢,光阴已断绝。婆娑盖草亭,
迤逦穿松径。汪洋阔酒肠,潇洒清诗兴。有分订鸥盟,无意展鹏程。白发唯公道,
东风不世情。青青,山色当窗映。泠泠。泉声绕涧鸣。忙忙乌兔走,扰扰龙蛇斗。
谁知管乐才,孰得乔松寿。闲似水中鸥,拙若树头鸠。白屋终寒土,黄金促贵侯。
优游,诗酒村学究。风流,文章老教头。新诗窗下吟,浊酒床头窨。看山掉臂行,
饮水曲肱枕。出户敞衣襟,倚杖听松琴。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平林,松竹
留清荫。幽禽,喉舌弄巧音。经书子训严,荆布妻从俭。门前独木桥,屋后三家
店。岚气接虚檐,山色透疏帘。秋早鸡儿嫩,风高粟子甜。观瞻,物理还须验。
沉潜。时光不可淹。趋炎真面惭,附势实心淡。志向车有︼,身比舟无缆。随地
结茅庵,归梦谢朝参。事业居天上,声名播斗南。风潭,百顷青铜鉴。云岩,千
寻碧玉簪。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归隐。元代。汪元亨。 器非瑚琏同,才岂杯卷用。常嗟斥篱,冷笑醯鸡瓮。手拽短藤筇,足蹑乱山峰。老体缘诗瘦,衰颜藉酒红。空空,世事如春梦。匆匆,人生类转蓬。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山翁醉似泥,村酒甜如蜜。追思莼与鲈,拨置名和利。鸡鹜乱争食,鹬蚌任相持。风雪双蓬鬓,乾坤一布衣。驱驰,尘事多兴废。依栖,云林少是非。词林锦绣堆,歌管莺花队。青春逼后生,白发催先辈。逝景正堪悲,往事已难追。去国笼双袖,还家纵两眉。回思,冠冕为身累。知机,云山与世违。功名休挂齿,山水堪酬志。相离鸡鹜群,收敛鹏翅。风外看游丝,竹上刻新词。子金虽尽,陶潜酒莫辞。追思,礼乐三千字。嗟咨,风波十二时。身离皂盖车,足谢青云路。凤凰池上归,鹦鹉洲边住。松竹影扶疏,禽鸟语喧呼。风月供斑管,烟霞拥翠裾。频沾,有限杯中物。熟读,无穷架上书。天时鉴盛衰,物理参成败。知机张子房,失计韩元帅。猿鸟莫惊猜,亭馆小安排。风月酬清兴,烟霞惬壮怀。头白,百岁人何在。梅开,一年春又来。相亲麋鹿群,跳出龙蛇阵。禅心锻炼成,俗虑消磨尽。随意乐天真,知命守清贫。茅店家家酒,梅花处处春。黄尘,不使侵双鬓。白云,长教伴一身。柴门尽日关,家事经春办。登场禾稼成,满瓮葡萄泛。名姓老空山,魂梦杳长安。且入白莲社,休题玉笋班。闲看,剑气和云散。频弹,琴声带月寒。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诗成东阁题,酒尽西邻换。结草对层峦,接竹引飞湍。啸傲期元亮,奸雄愧老瞒。团团,海月共清玩,攒攒,山花带笑看。时光几变迁,世事多谙练。甘为驽钝才,羞作麒麟楦。老计向林泉,平地作神仙。茶药琴棋砚,风花雪月天。休言,富贵非吾愿。随缘,箪瓢乐自然。至如富便骄,未若贫而乐。假遭秦岭行,何似苏门啸。满瓮泛香醪,欹枕听松涛。万里天涯客,一枝云外巢。渔樵,坐上供吟笑。猿鹤,山中作故交。诗书细琢磨,笔砚闲功课。金刀剖细鳞,绿酒醅香糯。荆棘长铜驼,冠盖静鸣珂。富贵冰消日,光阴车下坡。猗猗,绿竹延清坐。峨峨,青山发浩歌。性情甘淡雅,口体便粗粝。农桑足课程,赋税先输纳。蓑笠度年华,诗酒作生涯。鲜鲤烹尾,香粳炊玉芽。人家,团簇青山下。梅花,横斜绿水涯。茶烹铛内云,酒泛杯中月。耻随鸳鹭班,笑结鸡豚社。举世怕干涉,掩卷慢伤嗟。楚霸千钧力,苏秦三寸舌。豪杰,人物都消灭。骄奢,光阴已断绝。婆娑盖草亭,迤逦穿松径。汪洋阔酒肠,潇洒清诗兴。有分订鸥盟,无意展鹏程。白发唯公道,东风不世情。青青,山色当窗映。泠泠。泉声绕涧鸣。忙忙乌兔走,扰扰龙蛇斗。谁知管乐才,孰得乔松寿。闲似水中鸥,拙若树头鸠。白屋终寒土,黄金促贵侯。优游,诗酒村学究。风流,文章老教头。新诗窗下吟,浊酒床头窨。看山掉臂行,饮水曲肱枕。出户敞衣襟,倚杖听松琴。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平林,松竹留清荫。幽禽,喉舌弄巧音。经书子训严,荆布妻从俭。门前独木桥,屋后三家店。岚气接虚檐,山色透疏帘。秋早鸡儿嫩,风高粟子甜。观瞻,物理还须验。沉潜。时光不可淹。趋炎真面惭,附势实心淡。志向车有︼,身比舟无缆。随地结茅庵,归梦谢朝参。事业居天上,声名播斗南。风潭,百顷青铜鉴。云岩,千寻碧玉簪。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赠铅山余适正。宋代。朱履。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
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石榴花。宋代。梅尧臣。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唐代。杨凭。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