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赏,冗官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
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敌。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凤元年夏,大水。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
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是岁大旱。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闻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膝胤为丞相,綝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于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
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于新州。十一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侯)。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
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亮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日于苑中习焉。
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率军讨之。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辛未,綝自镬里还建业。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绪子祎、仪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
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候。诏州郡伐宫材。自八月沉阴不雨四十余日。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孙休字子烈。权第六子。年十三,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受学。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四月,权薨,休弟亮承统。诸葛恪秉政,不欲诸王在滨江兵马之地,徙休于丹杨郡。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居数岁,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孙亮废,己未,孙綝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休初闻问,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发。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干休叩头曰:“事久变生,天下喁喁,愿陛下速行。”休善之。是日进及布塞亭。
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设御座。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孙楷先见恩。楷还,休乘辇进,群臣再拜称臣。休升便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丞相奉玺符。休三让,群臣三请。休曰:“将相诸侯咸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玺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舆。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于半野,拜于道侧。休下车答拜。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是岁,于魏甘露三年也。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授)
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又诏曰:”丹杨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己丑,封孙皓为乌程侯,皓弟德钱唐侯,谦永安侯。
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有所陈述,敬而不违,于是益恣。休恐其有变,数加赏赐。丙申,诏曰:“大将军忠款内发,首建大计以安社稷。卿士内外,咸赞其议,并有勋劳。昔霍光定计,百僚同心,无复是过。
亟案前日与议定策告庙人名,依故事应加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戌,诏曰:”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分省诸事。“壬子,诏曰:”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父兄在都,子弟给郡县吏,既出限米,军出又从,至于家事无经护者,朕甚愍之。其有五人三人为役,听其父兄所欲留,为留一人,除其米限,军其不从。“又曰:”诸将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级。“顷之,休闻綝逆谋,阴与张布图计。十二月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綝,即日伏诛。
己巳,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加布为中军督。封布弟惇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惇弟恂为校尉。
诏曰:“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建兴以来,时事多故,吏民颇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惇,则伤化败俗。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
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
二年春正月,震电。三月,备九卿官,诏曰:“朕以不德,托于王公之上,夙夜战战,忘寝与食。今欲偃武修文,以祟大化。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管子》有言:”仓凛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末之有也。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以群僚之忠贤,若尽心于时,虽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及之则臣主俱荣,不及则损削侵辱,何可从容俯仰而已?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
田桑已至,不可后时。事定施行,称朕意焉。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乌见。秋,用都尉严密议,作浦里塘。会稽郡谣言王亮当还为天子,而亮宫人告亮使巫祷祠,有恶言。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道自杀,卫送者伏罪。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
四年春五月,大雨,水泉涌溢。秋八月,遣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行风俗,察将吏清浊,民所疾苦,为黜陟之诏。九月,布山言白龙见。是岁,安吴民陈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五年春二月,白虎门北楼灾。秋七月,始新言黄龙见。八月壬午,大雨震电,水泉涌溢。乙酉,立皇后朱氏。戊子,立子(雨+单)为太子,大赦。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休以丞相兴及左将军张布有旧恩,委之以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休锐意于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唯此时舍书,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道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休答曰:“孤之涉学,群书略遍。所见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览也。今曜等人,但欲与论讲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也。纵复如此,亦何所损?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曜等然后乃解也。此都无所损,君意特有所忌故耳。”布得诏陈谢,重自序述,又言惧妨政事。休答曰:“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政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良所不取。“布拜表叩头,休答曰:”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君其终之。”初休为王时,布为左右将督。素见信爱,及至践阼,厚加宠待,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自嫌瑕短,惧曜、冲言之,故尤患忌。休虽解此旨,心不能悦,更恐其疑惧,竟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冲等人。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
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黄龙见。五月,交址郡吏吕兴等反,杀太守孙谞。谞先是科郡上手工千余人送建业,而察战至,恐复见取,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招诱诸夷也。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癸未,建业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吕兴既杀孙谞,使使如魏,请太守及兵。丞相兴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分武陵为天门郡。
七年春正月,大赦。二月,镇军陆抗、抚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长吏(赏林)及男女二百余口。将军孙越徼得一船,获三十人。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余人。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复分交州置广州。壬午,大赦。癸未,休薨,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
孙皓字元宗,权孙,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遣就国。
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址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岁,于魏咸熙元年也。
元兴元年八月,以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诸增位班赏,一皆如旧。九月,贬太后为景皇后,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为太后。十月,封休太子(雨+单)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陈王,立皇后滕氏。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兴、布窃悔之。或以谮皓,十一月,诛兴、布。十二月,孙休葬定陵。封后父滕牧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
是岁,魏置交址太守之都。晋文帝为魏相国,遣昔吴寿春城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
陈事势利害,以申喻皓。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绍、彧报书曰:“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着,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宫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绍行到濡须,召还杀之。
徙其家属建安,始有白绍称美中国者,故也。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年大赦。
秋七月:皓逼杀景后朱氏,亡不在正殿,于苑中小屋治丧,众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
又送休四子于吴小城,寻复追杀大者二人。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部诸葛靓镇建业。陟、璆至洛,遇晋文帝崩,十一月,乃遣还。皓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十二月,晋受禅。
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及还,俨道病死。忠说皓,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于我。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车骑将军刘纂曰:“天生五才,谁能去兵?谲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谍,以观其势。”皓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八月,所在言得大鼎,于是改年,大赦。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谦出乌程,取孙和陵上鼓吹曲盖。
比至建业,众万余人。丁固、诸葛靓逆之于牛屯,大战。但等败走。获谦,谦自杀。分会稽为东阳郡,分吴、丹杨为吴兴郡。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皓还都建业,卫将军滕牧留镇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万彧上镇巴丘。夏六月,起显明宫,冬十二月,皓移居之。
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东关,丁奉至合肥。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人击交址.为晋将毛炅等所破,皆死。
兵散还合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及淮阳、东平王。冬十月,改年,大赦。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卒。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址.二年春,万彧还建业。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三月,天火烧万余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卒。殿中列将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杀冯斐,擅彻军退还。”勖及徐存家属皆伏诛。秋九月,何定将兵五千人上夏口猎。都督孙秀奔晋。是岁,大赦。
三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皓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核等固争,乃还。是岁,汜、璜破交址,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还属。大赦,分交址为新昌郡。诸将破扶严,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
凰皇元年秋八月,征西陵督步阐。阐不应,据城降晋。遣乐乡都督陆抗围取阐,阐众悉降。阐及同计数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岁,右丞相万彧被谴忧死,徙其子弟于庐陵。何定奸秽发闻,伏诛。皓以其恶似张布,追改定名为布。
二年春三月,以陆抗为大司马。司徒丁固卒。秋九月,改封淮阳为鲁,东平为齐,又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大赦。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皓幸臣也,恃皓宠遇,绳之以法。妾以诉皓,皓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于四望之下。是岁,太尉范慎卒。
三年,会稽妖言章安侯奋当为天子。临海太守奚熙与会稽太守郭诞书,非论国政。
涎但白熙书,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发兵自卫,断绝海道。
熙部曲杀熙,送首建业,夷三族。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大司马陆抗卒。自改年及是岁,连大疫。分郁林为桂林郡。
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月字。于是大赦,改年。
天玺元年,吴都言临平湖自汉末草岁壅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秋八月,京下督孙楷降晋。鄱阳言历阳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余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年改)
元,大赦,以协石文。
天纪元年夏,夏口督孙慎出江夏、汝南,烧略居民。初,驺子张俶多所谮白,累迁为司直中郎将,封侯,甚见宠爱。是岁,奸情发闻,伏诛。
二年秋七月,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兵,大赦。
三年夏,郭马反。马本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允转桂林太守,疾病,住广州。先遣马将五百兵至郡安抚诸夷。允死,兵当分给,马等累世旧军,不乐离别。皓时又科实广州户口,马与部曲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因此恐动兵民,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兴广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苍梧,族攻始兴。八月。以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吾滕循为司空,未拜,转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马,与族遇于始兴,未得前。马杀南海太守刘略,逐广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浚将七千人从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领及合浦、郁林诸郡兵,当与东西军共击马。
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耇家,依缘枣树,长丈余,茎广四寸,厚三份。又有买菜生工人吴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东观案图,名鬼目作芝草,买菜作平虑草,遂以耇为侍芝郎,平为平虑郎,皆银印青绶。
冬,晋命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陶浚至武昌,闻北军大出,停驻不前。
初,皓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沉醉。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岑冒险谀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若。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浚、彬所至,则土崩瓦解,靡有御者。预又斩江陵督伍延,浑复斩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所在战克。
三月丙寅,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皓杀岑昏,皓惶愦从之。戊辰,陶浚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于是合众,授浚节钺,明日当发,其夜众悉逃走。而王浚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临近境。
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计,分遣使奉书于浚、伷、浑,曰:“昔汉室失统,九州分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与魏乖隔。今大晋龙兴,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路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
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
壬申,王浚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
评曰:孙亮童孺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近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
孫亮,字子明,權少子也。權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因倚權意,欲豫自結,數稱述全尚女,勸為亮納。赤烏十三年,和廢,權遂立亮為太子,以全氏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為皇後。冬,權寝疾,征大将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并受诏輔太子。明年四月,權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是歲,于魏嘉平四年也。
閏月,以恪為帝太傅,胤為衛将軍領尚書事,上大将軍呂岱為大司馬,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賞,冗官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城東興。使将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風雷電,魏使将軍諸葛誕、胡遵等步騎七萬圍東興。
将軍王昶攻南郡,毋丘儉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敵。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殺将軍韓綜、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災武昌端門。改作端門,又災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後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三月,恪率軍伐魏。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軍還。冬十月,大飨。武衛将軍孫峻伏兵殺恪于殿堂。大赦,以峻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鳥五見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鳳元年夏,大水。秋,吳侯英謀殺峻,覺,英自殺。冬十一月,星茀于鬥牛。
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将軍毋丘儉、前将軍文欽以淮南之衆西入,戰于樂嘉。閏月壬辰,峻及骠騎将軍呂據、左将軍留贊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聞欽等敗。壬寅,兵進于橐臯,欽詣峻降,淮南餘衆數萬口來奔。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二月,及魏将軍曹珍遇于高亭,交戰,珍敗績。留贊為誕别将蔣班所敗于菰陂,贊及将軍孫楞、蔣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鎮南将軍朱異襲安豐,不克。秋七月,将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殺峻,發覺,儀自殺,恂等伏辜。陽羨離裡山大石自立。使衛尉馮朝城廣陵,拜将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是歲大旱。十二月,作太廟,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民饑,軍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業火。峻用征北大将軍文欽計,将征魏。八月,先遣欽及骠騎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将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從弟偏将軍綝為侍中,武衛将軍,領中外諸軍事,召還據等。聞綝代峻,大怒。己醜,大司馬呂岱卒。壬辰,太白犯南鬥,據、欽、咨等表薦衛将軍膝胤為丞相,綝不聽。癸卯,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據引兵還,欲讨綝.綝遣使以诏書告喻欽、咨等,使取據。冬十月丁未,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以舟兵逆據于江都。遣将軍劉丞督步騎攻胤。
胤兵敗夷滅。己酉,大赦,改年。辛亥,獲呂據于新州。十一月,以綝為大将軍、假節,封(永康侯)。孫憲與将軍王惇謀殺綝.事覺,綝殺惇,迫憲令自殺。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亂于蜀。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電。乙卯,雪,大寒。以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東部為臨海郡,豫章東部為臨川郡。夏四月,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
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餘人,選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将帥。亮曰:“吾立此軍,欲與之俱長。”日于苑中習焉。
五月,魏征東大将軍諸葛誕以淮南之衆保壽春城,遣将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靓、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六月,使文欽、唐咨、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朱異自虎林率衆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秋七月,綝率衆救壽春,次于镬裡。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将介士五萬解圍。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胄、将軍鐘離牧率軍讨之。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于镬裡。辛未,綝自镬裡還建業。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緒子祎、儀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壽春城詣司馬文王。
三年春正月,諸葛誕殺文欽。三月,司馬文王克壽春,誕左右戰死,将吏已下皆降。
秋七月,封故齊王奮為章安候。诏州郡伐宮材。自八月沉陰不雨四十餘日。亮以綝專恣與太常全尚,将軍劉丞謀誅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殺丞于蒼龍門外。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時年十六。
孫休字子烈。權第六子。年十三,從中書郎射慈、郎中盛沖受學。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四月,權薨,休弟亮承統。諸葛恪秉政,不欲諸王在濱江兵馬之地,徙休于丹楊郡。太守李衡數以事侵休,休上書乞徙他郡,诏徙會稽。居數歲,夢乘龍上天,顧不見尾,覺而異之。孫亮廢,己未,孫綝使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休。休初聞問,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發。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幹休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休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
武衛将軍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于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禦座。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孫楷先見恩。楷還,休乘辇進,群臣再拜稱臣。休升便殿,謙不即禦坐,止東廂。戶曹尚書前即階下贊奏,丞相奉玺符。休三讓,群臣三請。休曰:“将相諸侯鹹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玺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于半野,拜于道側。休下車答拜。即日,禦正殿,大赦,改元。是歲,于魏甘露三年也。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其以大将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五縣。武衛将軍恩為禦史大夫、衛将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将軍(授)
為右将軍、縣侯。偏将軍幹雜号将軍、亭侯。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将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迎,封為鄉侯。“又诏曰:”丹楊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夫射鈎斬袪,在君為君,遣衡還郡,勿令自疑。“己醜,封孫皓為烏程侯,皓弟德錢唐侯,謙永安侯。
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複,蒙霧連日。綝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有所陳述,敬而不違,于是益恣。休恐其有變,數加賞賜。丙申,诏曰:“大将軍忠款内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内外,鹹贊其議,并有勳勞。昔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複是過。
亟案前日與議定策告廟人名,依故事應加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戌,诏曰:”大将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将軍禦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将軍分省諸事。“壬子,诏曰:”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為役,父兄在都,子弟給郡縣吏,既出限米,軍出又從,至于家事無經護者,朕甚愍之。其有五人三人為役,聽其父兄所欲留,為留一人,除其米限,軍其不從。“又曰:”諸将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級。“頃之,休聞綝逆謀,陰與張布圖計。十二月戊辰臘,百僚朝賀,公卿升殿,诏武士縛綝,即日伏誅。
己巳,诏以左将軍張布讨奸臣,加布為中軍督。封布弟惇為都亭侯,給兵三百人,惇弟恂為校尉。
诏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自建興以來,時事多故,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惇,則傷化敗俗。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
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二年春正月,震電。三月,備九卿官,诏曰:“朕以不德,托于王公之上,夙夜戰戰,忘寝與食。今欲偃武修文,以祟大化。推此之道,當由士民之贍。必須農桑。《管子》有言:”倉凜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饑;一婦不織,有受其寒。饑寒并至而民不為非者,末之有也。自頃年已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多違此業,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良田漸廢,見谷日少,欲求大定,豈可得哉?亦由租入過重,農人利薄,使之然乎?今欲廣開田業,輕其賦稅,差科強羸,課其田畝,務令優均。官私得所,使家給戶贍,足相供養。則愛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後刑罰不用,風俗可整。以群僚之忠賢,若盡心于時,雖太古盛化,未可卒緻,漢文升平,庶幾可及。及之則臣主俱榮,不及則損削侵辱,何可從容俯仰而已?諸卿尚書,可共咨度,務取便佳。
田桑已至,不可後時。事定施行,稱朕意焉。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烏見。秋,用都尉嚴密議,作浦裡塘。會稽郡謠言王亮當還為天子,而亮宮人告亮使巫禱祠,有惡言。有司以聞,黜為候官侯,遣之國。道自殺,衛送者伏罪。以會稽南部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
四年春五月,大雨,水泉湧溢。秋八月,遣光祿大夫周奕、石偉巡行風俗,察将吏清濁,民所疾苦,為黜陟之诏。九月,布山言白龍見。是歲,安吳民陳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五年春二月,白虎門北樓災。秋七月,始新言黃龍見。八月壬午,大雨震電,水泉湧溢。乙酉,立皇後朱氏。戊子,立子(雨+單)為太子,大赦。冬十月,以衛将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為左右禦史大夫。休以丞相興及左将軍張布有舊恩,委之以事,布典宮省,興關軍國。休銳意于典籍,欲畢覽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唯此時舍書,休欲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沖講論道藝。曜、沖素皆切直,布恐入侍,發其陰失,令己不得專,因妄飾說以拒遏之。休答曰:“孤之涉學,群書略遍。所見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覽也。今曜等人,但欲與論講書耳,不為從曜等始更受學也。縱複如此,亦何所損?君特當以曜等恐道臣下奸變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備之。不須曜等然後乃解也。此都無所損,君意特有所忌故耳。”布得诏陳謝,重自序述,又言懼妨政事。休答曰:“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此無所為非,而君以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政務學業,其流各異,不相妨也。不圖君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良所不取。“布拜表叩頭,休答曰:”聊相開悟耳,何至叩頭乎?如君之忠誠,遠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君其終之。”初休為王時,布為左右将督。素見信愛,及至踐阼,厚加寵待,專擅國勢,多行無禮,自嫌瑕短,懼曜、沖言之,故尤患忌。休雖解此旨,心不能悅,更恐其疑懼,竟如布意,廢其講業,不複使沖等人。是歲使察戰到交址調孔爵、大豬。
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黃龍見。五月,交址郡吏呂興等反,殺太守孫谞。谞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恐複見取,故興等因此扇動兵民,招誘諸夷也。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癸未,建業石頭小城火,燒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将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将軍留平别詣施績于南郡,議兵所向,将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禅降魏問至,然後罷。呂興既殺孫谞,使使如魏,請太守及兵。丞相興建取屯田萬人以為兵。分武陵為天門郡。
七年春正月,大赦。二月,鎮軍陸抗、撫軍步協、征西将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衆圍蜀巴東守将羅憲。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長吏(賞林)及男女二百餘口。将軍孫越徼得一船,獲三十人。秋七月,海賊破海鹽,殺司鹽校尉駱秀。使中書郎劉川發兵廬陵。豫章民張節等為亂,衆萬餘人。魏使将軍胡烈步騎二萬侵西陵,以救羅憲,陸抗等引軍退。複分交州置廣州。壬午,大赦。癸未,休薨,時年三十,谥曰景皇帝。
孫皓字元宗,權孫,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孫休立,封皓為烏程侯,遣就國。
西湖民景養相皓當大貴,皓陰喜而不敢洩。休薨,是時蜀初亡,而交址攜叛,國内震懼,貪得長君。左典軍萬彧昔為烏程令,與皓相善,稱皓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于丞相濮陽興、左将軍張布。興、布說休妃太後朱,欲以皓為嗣。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隕,宗廟有賴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時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歲,于魏鹹熙元年也。
元興元年八月,以上大将軍施績、大将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骠騎将軍,加侍中,諸增位班賞,一皆如舊。九月,貶太後為景皇後,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為太後。十月,封休太子(雨+單)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陳王,立皇後滕氏。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或以谮皓,十一月,誅興、布。十二月,孫休葬定陵。封後父滕牧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
是歲,魏置交址太守之都。晉文帝為魏相國,遣昔吳壽春城降将徐紹、孫彧銜命赍書。
陳事勢利害,以申喻皓。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紹、彧報書曰:“知以高世之才,處宰輔之任,漸導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緣,嘉意允着,深用依依。今遣光祿大夫紀陟、五宮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懷。”紹行到濡須,召還殺之。
徙其家屬建安,始有白紹稱美中國者,故也。夏四月,蔣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年大赦。
秋七月:皓逼殺景後朱氏,亡不在正殿,于苑中小屋治喪,衆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
又送休四子于吳小城,尋複追殺大者二人。九月,從西陵督步闡表,徙都武昌,禦史大夫丁固、右将軍部諸葛靓鎮建業。陟、璆至洛,遇晉文帝崩,十一月,乃遣還。皓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部為始安郡,桂陽南部為始興郡。十二月,晉受禅。
寶鼎元年正月,遣大鴻胪張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晉文帝。及還,俨道病死。忠說皓,曰:“北方守戰之具不設,弋陽可襲而取。”皓訪群臣,鎮西大将軍陸凱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國鼎立已來,更相侵伐,無歲甯居。今強敵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實,而遣使求親,欲息兵役,不可謂其求援于我。今敵形勢方強,而欲徼幸求勝,未見其利也。”車騎将軍劉纂曰:“天生五才,誰能去兵?谲詐相雄,有自來矣。若其有阙,庸可棄乎?宜遣間諜,以觀其勢。”皓陰納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絕。八月,所在言得大鼎,于是改年,大赦。以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衆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謙出烏程,取孫和陵上鼓吹曲蓋。
比至建業,衆萬餘人。丁固、諸葛靓逆之于牛屯,大戰。但等敗走。獲謙,謙自殺。分會稽為東陽郡,分吳、丹楊為吳興郡。以零陵北部為邵陵郡。十二月,皓還都建業,衛将軍滕牧留鎮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萬彧上鎮巴丘。夏六月,起顯明宮,冬十二月,皓移居之。
是歲,分豫章、廬陵、長沙為安成郡。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禦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東關,丁奉至合肥。是歲,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修則等人擊交址.為晉将毛炅等所破,皆死。
兵散還合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為太子,及淮陽、東平王。冬十月,改年,大赦。十一月,左丞相陸凱卒。遣監軍虞汜、威南将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由荊州,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海道,皆就合浦擊交址.二年春,萬彧還建業。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殺導将馮斐,引軍還。三月,天火燒萬餘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卒。殿中列将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殺馮斐,擅徹軍退還。”勖及徐存家屬皆伏誅。秋九月,何定将兵五千人上夏口獵。都督孫秀奔晉。是歲,大赦。
三年春正月晦,皓舉大衆出華裡,皓母及妃妾皆行,東觀令華核等固争,乃還。是歲,汜、璜破交址,禽殺晉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還屬。大赦,分交址為新昌郡。諸将破扶嚴,置武平郡。以武昌督範慎為太尉。右大司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鳳凰集,改明年元。
凰皇元年秋八月,征西陵督步闡。闡不應,據城降晉。遣樂鄉都督陸抗圍取闡,闡衆悉降。闡及同計數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歲,右丞相萬彧被譴憂死,徙其子弟于廬陵。何定奸穢發聞,伏誅。皓以其惡似張布,追改定名為布。
二年春三月,以陸抗為大司馬。司徒丁固卒。秋九月,改封淮陽為魯,東平為齊,又封陳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給三千兵。大赦。皓愛妾或使人至市劫奪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陳聲,素皓幸臣也,恃皓寵遇,繩之以法。妾以訴皓,皓大怒,假他事燒鋸斷聲頭,投其身于四望之下。是歲,太尉範慎卒。
三年,會稽妖言章安侯奮當為天子。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論國政。
涎但白熙書,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發兵自衛,斷絕海道。
熙部曲殺熙,送首建業,夷三族。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大司馬陸抗卒。自改年及是歲,連大疫。分郁林為桂林郡。
天冊元年,吳郡言掘地得銀,長一尺,廣三分,刻上有年月字。于是大赦,改年。
天玺元年,吳都言臨平湖自漢末草歲壅塞,今更開通。長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又于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會稽太守車浚、湘東太守張詠不出算缗,就在所斬之,徇首諸郡。秋八月,京下督孫楷降晉。鄱陽言曆陽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雲“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吳興陽羨山有空石,長十餘丈,名曰石室,在所表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至陽羨縣,封禅國山。(明年改)
元,大赦,以協石文。
天紀元年夏,夏口督孫慎出江夏、汝南,燒略居民。初,驺子張俶多所谮白,累遷為司直中郎将,封侯,甚見寵愛。是歲,奸情發聞,伏誅。
二年秋七月,立成紀、宣威等十一王,王給三千兵,大赦。
三年夏,郭馬反。馬本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允轉桂林太守,疾病,住廣州。先遣馬将五百兵至郡安撫諸夷。允死,兵當分給,馬等累世舊軍,不樂離别。皓時又科實廣州戶口,馬與部曲将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因此恐動兵民,合聚人衆,攻殺廣州督虞授。馬自号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安南将軍,興廣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蒼梧,族攻始興。八月。以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循為司空,未拜,轉鎮南将軍,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讨馬,與族遇于始興,未得前。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逐廣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浚将七千人從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領及合浦、郁林諸郡兵,當與東西軍共擊馬。
有鬼目菜生工人黃耇家,依緣棗樹,長丈餘,莖廣四寸,厚三份。又有買菜生工人吳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廣尺八寸,下莖廣五寸,兩邊生葉綠色。東觀案圖,名鬼目作芝草,買菜作平慮草,遂以耇為侍芝郎,平為平慮郎,皆銀印青绶。
冬,晉命鎮東大将軍司馬伷向塗中,安東将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将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将軍杜預向江陵,龍骧将軍王浚,廣武将軍唐彬浮江東下,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量宜處要,盡軍勢之中。陶浚至武昌,聞北軍大出,停駐不前。
初,皓每宴會群臣,無不鹹令沉醉。置黃門郎十人,特不與酒。侍立終日,為司過之吏。宴罷之後,各奏其阙失,迕視之咎,謬言之愆,罔有不舉。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為罪。後宮數千,而采擇無已。又激水入宮,宮人有不合意者,辄殺流之。或剝人之面,或鑿人之眼。岑冒險谀貴幸,緻位九列,好興功役,衆所患若。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蓋積惡已極,不複堪命故也。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浚、彬所至,則土崩瓦解,靡有禦者。預又斬江陵督伍延,渾複斬丞相張悌、丹楊太守沈瑩等,所在戰克。
三月丙寅,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皓殺岑昏,皓惶愦從之。戊辰,陶浚從武昌還,即引見。問水軍消息,對曰:“蜀船皆小,今得二萬兵,乘大船戰,自足擊之。”于是合衆,授浚節钺,明日當發,其夜衆悉逃走。而王浚順流将至,司馬伷、王渾皆臨近境。
皓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沖等計,分遣使奉書于浚、伷、渾,曰:“昔漢室失統,九州分裂,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與魏乖隔。今大晉龍興,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煩六軍。衡蓋路次,遠臨江渚,舉國震惶,假息漏刻。
敢緣天朝含弘光大,謹遣私署太常張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質請命,惟垂信納。以濟元元。“
壬申,王浚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縛焚榇,延請相見。伷以皓緻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号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陽。
評曰:孫亮童孺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近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義薄矣。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緻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衆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谏者誅,讒谀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诏,複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
三国志 · 吴书 · 三嗣主传。魏晋。陈寿。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赏,冗官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
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敌。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凤元年夏,大水。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
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是岁大旱。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闻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膝胤为丞相,綝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于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
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于新州。十一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侯)。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
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亮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日于苑中习焉。
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率军讨之。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辛未,綝自镬里还建业。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绪子祎、仪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
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候。诏州郡伐宫材。自八月沉阴不雨四十余日。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孙休字子烈。权第六子。年十三,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受学。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四月,权薨,休弟亮承统。诸葛恪秉政,不欲诸王在滨江兵马之地,徙休于丹杨郡。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居数岁,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孙亮废,己未,孙綝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休初闻问,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发。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干休叩头曰:“事久变生,天下喁喁,愿陛下速行。”休善之。是日进及布塞亭。
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设御座。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孙楷先见恩。楷还,休乘辇进,群臣再拜称臣。休升便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丞相奉玺符。休三让,群臣三请。休曰:“将相诸侯咸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玺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舆。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于半野,拜于道侧。休下车答拜。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是岁,于魏甘露三年也。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授)
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又诏曰:”丹杨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己丑,封孙皓为乌程侯,皓弟德钱唐侯,谦永安侯。
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有所陈述,敬而不违,于是益恣。休恐其有变,数加赏赐。丙申,诏曰:“大将军忠款内发,首建大计以安社稷。卿士内外,咸赞其议,并有勋劳。昔霍光定计,百僚同心,无复是过。
亟案前日与议定策告庙人名,依故事应加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戌,诏曰:”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分省诸事。“壬子,诏曰:”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父兄在都,子弟给郡县吏,既出限米,军出又从,至于家事无经护者,朕甚愍之。其有五人三人为役,听其父兄所欲留,为留一人,除其米限,军其不从。“又曰:”诸将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级。“顷之,休闻綝逆谋,阴与张布图计。十二月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綝,即日伏诛。
己巳,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加布为中军督。封布弟惇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惇弟恂为校尉。
诏曰:“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建兴以来,时事多故,吏民颇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惇,则伤化败俗。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
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
二年春正月,震电。三月,备九卿官,诏曰:“朕以不德,托于王公之上,夙夜战战,忘寝与食。今欲偃武修文,以祟大化。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管子》有言:”仓凛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末之有也。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以群僚之忠贤,若尽心于时,虽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及之则臣主俱荣,不及则损削侵辱,何可从容俯仰而已?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
田桑已至,不可后时。事定施行,称朕意焉。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乌见。秋,用都尉严密议,作浦里塘。会稽郡谣言王亮当还为天子,而亮宫人告亮使巫祷祠,有恶言。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道自杀,卫送者伏罪。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
四年春五月,大雨,水泉涌溢。秋八月,遣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行风俗,察将吏清浊,民所疾苦,为黜陟之诏。九月,布山言白龙见。是岁,安吴民陈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五年春二月,白虎门北楼灾。秋七月,始新言黄龙见。八月壬午,大雨震电,水泉涌溢。乙酉,立皇后朱氏。戊子,立子(雨+单)为太子,大赦。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休以丞相兴及左将军张布有旧恩,委之以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休锐意于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唯此时舍书,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道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休答曰:“孤之涉学,群书略遍。所见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览也。今曜等人,但欲与论讲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也。纵复如此,亦何所损?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曜等然后乃解也。此都无所损,君意特有所忌故耳。”布得诏陈谢,重自序述,又言惧妨政事。休答曰:“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政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良所不取。“布拜表叩头,休答曰:”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君其终之。”初休为王时,布为左右将督。素见信爱,及至践阼,厚加宠待,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自嫌瑕短,惧曜、冲言之,故尤患忌。休虽解此旨,心不能悦,更恐其疑惧,竟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冲等人。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
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黄龙见。五月,交址郡吏吕兴等反,杀太守孙谞。谞先是科郡上手工千余人送建业,而察战至,恐复见取,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招诱诸夷也。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癸未,建业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吕兴既杀孙谞,使使如魏,请太守及兵。丞相兴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分武陵为天门郡。
七年春正月,大赦。二月,镇军陆抗、抚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长吏(赏林)及男女二百余口。将军孙越徼得一船,获三十人。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余人。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复分交州置广州。壬午,大赦。癸未,休薨,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
孙皓字元宗,权孙,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遣就国。
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址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岁,于魏咸熙元年也。
元兴元年八月,以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诸增位班赏,一皆如旧。九月,贬太后为景皇后,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为太后。十月,封休太子(雨+单)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陈王,立皇后滕氏。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兴、布窃悔之。或以谮皓,十一月,诛兴、布。十二月,孙休葬定陵。封后父滕牧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
是岁,魏置交址太守之都。晋文帝为魏相国,遣昔吴寿春城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
陈事势利害,以申喻皓。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绍、彧报书曰:“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着,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宫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绍行到濡须,召还杀之。
徙其家属建安,始有白绍称美中国者,故也。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年大赦。
秋七月:皓逼杀景后朱氏,亡不在正殿,于苑中小屋治丧,众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
又送休四子于吴小城,寻复追杀大者二人。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部诸葛靓镇建业。陟、璆至洛,遇晋文帝崩,十一月,乃遣还。皓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十二月,晋受禅。
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及还,俨道病死。忠说皓,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于我。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车骑将军刘纂曰:“天生五才,谁能去兵?谲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谍,以观其势。”皓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八月,所在言得大鼎,于是改年,大赦。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谦出乌程,取孙和陵上鼓吹曲盖。
比至建业,众万余人。丁固、诸葛靓逆之于牛屯,大战。但等败走。获谦,谦自杀。分会稽为东阳郡,分吴、丹杨为吴兴郡。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皓还都建业,卫将军滕牧留镇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万彧上镇巴丘。夏六月,起显明宫,冬十二月,皓移居之。
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东关,丁奉至合肥。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人击交址.为晋将毛炅等所破,皆死。
兵散还合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及淮阳、东平王。冬十月,改年,大赦。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卒。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址.二年春,万彧还建业。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三月,天火烧万余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卒。殿中列将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杀冯斐,擅彻军退还。”勖及徐存家属皆伏诛。秋九月,何定将兵五千人上夏口猎。都督孙秀奔晋。是岁,大赦。
三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皓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核等固争,乃还。是岁,汜、璜破交址,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还属。大赦,分交址为新昌郡。诸将破扶严,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
凰皇元年秋八月,征西陵督步阐。阐不应,据城降晋。遣乐乡都督陆抗围取阐,阐众悉降。阐及同计数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岁,右丞相万彧被谴忧死,徙其子弟于庐陵。何定奸秽发闻,伏诛。皓以其恶似张布,追改定名为布。
二年春三月,以陆抗为大司马。司徒丁固卒。秋九月,改封淮阳为鲁,东平为齐,又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大赦。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皓幸臣也,恃皓宠遇,绳之以法。妾以诉皓,皓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于四望之下。是岁,太尉范慎卒。
三年,会稽妖言章安侯奋当为天子。临海太守奚熙与会稽太守郭诞书,非论国政。
涎但白熙书,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发兵自卫,断绝海道。
熙部曲杀熙,送首建业,夷三族。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大司马陆抗卒。自改年及是岁,连大疫。分郁林为桂林郡。
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月字。于是大赦,改年。
天玺元年,吴都言临平湖自汉末草岁壅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秋八月,京下督孙楷降晋。鄱阳言历阳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余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年改)
元,大赦,以协石文。
天纪元年夏,夏口督孙慎出江夏、汝南,烧略居民。初,驺子张俶多所谮白,累迁为司直中郎将,封侯,甚见宠爱。是岁,奸情发闻,伏诛。
二年秋七月,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兵,大赦。
三年夏,郭马反。马本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允转桂林太守,疾病,住广州。先遣马将五百兵至郡安抚诸夷。允死,兵当分给,马等累世旧军,不乐离别。皓时又科实广州户口,马与部曲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因此恐动兵民,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兴广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苍梧,族攻始兴。八月。以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吾滕循为司空,未拜,转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马,与族遇于始兴,未得前。马杀南海太守刘略,逐广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浚将七千人从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领及合浦、郁林诸郡兵,当与东西军共击马。
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耇家,依缘枣树,长丈余,茎广四寸,厚三份。又有买菜生工人吴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东观案图,名鬼目作芝草,买菜作平虑草,遂以耇为侍芝郎,平为平虑郎,皆银印青绶。
冬,晋命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陶浚至武昌,闻北军大出,停驻不前。
初,皓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沉醉。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岑冒险谀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若。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浚、彬所至,则土崩瓦解,靡有御者。预又斩江陵督伍延,浑复斩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所在战克。
三月丙寅,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皓杀岑昏,皓惶愦从之。戊辰,陶浚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于是合众,授浚节钺,明日当发,其夜众悉逃走。而王浚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临近境。
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计,分遣使奉书于浚、伷、浑,曰:“昔汉室失统,九州分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与魏乖隔。今大晋龙兴,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路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
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
壬申,王浚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
评曰:孙亮童孺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近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