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3吾:我。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恐:恐怕,担心。 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何:为什么。 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安:怎么,哪。 戏:作弄,戏弄。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闻:听说,听闻。 而:表并列,并且。 阳:阳光。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好:爱好。 为:作为。 少:年少。 欲:想,想要。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

褰帷岩邑特从容,忆惜鸰原会一同。乐孺共营兰荐膳,劬劳争报棘吹风。

绣衣握节新恩重,綵服承颜往事空。三纪光阴真插羽,依然小市夕阳中。

()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

尺幅西陵地,偏增旅话长。暮笳鸣戍火,晓角动星芒。

马饮残湖水,萤飞故苑墙。只余图画里,孤笠吊斜阳。

()

客馆何寥寥,明月竟窗户。

青天悬列星,零露沾宿莽。

怀起不遑寐,起坐听漏鼓。

听罢复重听,听彻三四五。

()

凤楼深处锁云烟,一锁云烟又百年。痛惜汾阴西祀后,翠华辜负上阳天。

()

割肉犹堪遗细君,缁衣雅近石榴裙。篷窗静赏中秋月,书幌香霏午夜云。

卫国鱼轩归宋子,长安雁塔失刘蕡。井梧摇落凉风起,蓟北江南劳燕分。

()

瞥去门阑两换春,标规仍惬此来亲。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

()

东风政摇荡,百鸟争春鸣。

长亭杨柳弱,广陌芳草平。

游子动行色,辛勤奔皇京。

利名悲末路,合散笑浮生。

望望陟前陂,陨涕空含情。

勉哉振长策,扶摇云翼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