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3吾:我。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恐:恐怕,担心。 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何:为什么。 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安:怎么,哪。 戏:作弄,戏弄。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闻:听说,听闻。 而:表并列,并且。 阳:阳光。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好:爱好。 为:作为。 少:年少。 欲:想,想要。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

世德封胡后,英游终贾年。

尘缁去郡客,木落渡淮天。

揖吏贪持簿,劳歌倦倚弦。

无忧亲釜薄,新复古圭田。

()

时光盛逼。杯盘渐渐来收拾。主人便欲连客。末后殷勤,一著怎生得。

来时便有归时刻。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

()

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

凰早庭前朱顶新,何当省识林逋客。顾侣员吭出绿阴,昂昂共刷排云翮。

()

楚望迷千里,孤城草树浓。

凭临点衣雨,容易落花风。

人事年年改,风光处处同。

未能忘出处,徙倚更书空。

()

遍身是,通身是,净洁浑身涴却屎。拽来露出猛风吹,谁教背手摸枕子。

()

士生万里合鹏抟,憔悴青衫且自宽。

薄禄及亲虽共喜,远途将父亦诚难。

关山可厌风麈恶,蓬荜应思菽水欢。

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

()

日落襄阳城,月照大堤曲。绣颊似花红,含情江水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