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3吾:我。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恐:恐怕,担心。 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何:为什么。 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安:怎么,哪。 戏:作弄,戏弄。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闻:听说,听闻。 而:表并列,并且。 阳:阳光。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好:爱好。 为:作为。 少:年少。 欲:想,想要。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

沧浪渡口莫愁乡,万顷寒烟落木霜。

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芳酒对斜阳。

()

销断琼楼与赤城,求浆只合问云英。呼来小字珠无价,听到新歌月有声。

细搦丰肌容瘦削,偶装憨态越聪明。寒宵称意熏炉畔,笑看双烟一气生。

()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

我亦知吾生有涯,长将病骨抵风沙。

天寒短日仍为客,酒暖长亭未是家。

又若征夫催去去,更甘飞雨故斜斜。

旧闻行路令人老,便恐霜毛一半加。

()

小阮能随大阮游,收身连理洞藏脩。川翁巨眼同观海,家学湖西第一流。

百尺竿头今进步,新诗题箑记春秋。

()

历历秋旻隐翠屏,高轩何处隔江城。山斋寂寞天涵影,谷口清泠涧有声。

听雨悬灯蛩自语,看云倚槛句还成。不嫌地僻回车马,肝鬲拚为信宿倾。

()

江南江北纸钱飞,处处人家拜冢时。

杜宇不禁寒食雨,五更啼血上花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