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七十列传 · 张释之冯唐列传。两汉。司马迁。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穚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穇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穇!”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柰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穇?”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穇,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过也。久之,释之卒。其子曰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柰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张季未偶,见识袁盎。太子惧法,啬夫无状。惊马罚金,盗环悟上。冯公白首,味哉论将。因对李齐,收功魏尚。
季:指弟兄中排行第三的人,古人常常以排行为字。 仲:指弟兄中排行第二的人。 訾(zī,姿):同“赀”,赀同“资”,资财,钱财。 调:迁转,升迁。 不遂:不顺,不安。 自免归:自己请求辞职回家。 徙:迁调,升迁。 便宜事:指便国利民之事。 卑之:指谈话要接触现实。卑,低。 闲:通“间”。 拜:授与官爵。 虎圈:上林苑蓄养虎的地方。 禽兽簿:记载禽兽情况的册簿。 悉:全,周全。 观其能:显示他的才能。 无赖:不可依赖。 曾:竟然。 敝:同“弊”,弊病。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形式。 陵迟:衰落。 超迁:越级升迁。 随风靡靡:追随附合社会风气。靡,顺风倒下。 下之化上:下面受到上面的感化。疾于景响:比影子和回声都快。景,通“影”。 举错:做事情。举,兴办。错,通“措”,施行。审:审慎。 参乘:即“骖乘”,坐在车右边的陪乘人员。 具:全部,都。质言:实言,真实的话语。 司马门:皇宫外门。 劾(hé,何):弹劾,揭发罪行。公门:君门,此指司马门。不敬:即“大不敬”,指不敬皇帝的罪名。 厕:通“侧”。 鼓瑟:弹奏瑟。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倚瑟:合着瑟的曲调。 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紵:苎麻。絮:丝絮。斮(zhuó,浊):斩,切。 蕠(rú,如):黏著。漆:涂漆。闲:通“间”。 郄:通:“隙”,裂缝。 戚:悲伤,忧虑。 走:跑。 乘舆:皇帝、诸侯坐的车。 属(zhǔ,嘱):交付。 治问:审问。 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赖:幸亏。柔和:柔顺温和。 当:判决,判处。 更:变更,改变。 措:置放。 高庙:汉君臣供奉汉高祖刘邦的庙。坐:通“座”,神座。 案:通“按”,按照,依照。 弃市:死刑。 致:给予。族:灭族。古代刑法规定一人有罪可诛杀他的家族。 共承:恭敬承奉。共,通“恭”。 罪等:罪名相同。 以逆顺为差:指因犯罪程度的轻重而加以区别。 一抔(póu,阳平“剖”)土:一捧土。抔,用手捧东西。 平:公平。 称:称许,称赞。 崩:古代称帝、后死去为崩。 称病:假托有病 免去:辞职离去。 见谢:当面谢罪。 卒:终于。 过:责斥,责备。 黄老言:黄老学说。黄,黄帝。老,老子。黄帝、老子被推尊为道家的始祖,“黄老”即指代道家。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官吏。九卿:指太常、鸿胪、宗正、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少府、大司农九位官吏。 袜解:指系袜子的带子松脱了。解:通“懈”,松懈。 度:揣度,料想。 重之:加强他的名声。重,加重,加强。 贤王生:认为王生贤德。重:看重,敬重。 淮南王相:淮南王的丞相。淮南王,这时指刘安,刘邦幼子刘长的儿子,承袭刘长的封爵为淮南王。 尚:尚论,追论,追究。尚,上。以前过:指从前弹劾景帝、梁王“不敬”事。 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大父:祖父。 著:著称。 辇:人拉的车子,后专指帝王乘坐的车。 善李牧:和李牧交好。 故:从前。 良说:非常高兴。说,通“悦”。 搏髀:拍击大腿。 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大漠南北,过游牧生活,善骑射。 主臣:历来解说不一,多认为有惊恐意。 众辱:当众侮辱。 闲:安静,僻静。 朝:《汉书》做“朝那”,古县名。 以胡寇为意:因胡寇入侵而忧虑。意,念,忧虑。 毂:车轮中间有孔可以插入车轴的圆木,此指车。 阃:门槛。此指国门。 委任:交给任务。委,托,付。责:要求,督促。 选:选择。 彀骑:持弓弩的骑兵。彀,张满的弓弩。 百金之士:指战功可赏百金的士兵。 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 东胡:古代我国北方的民族名称。因其生活在匈奴东部,称为东胡。过游牧生活,是乌桓、鲜卑的祖先。 澹林: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名称。又称“澹林之胡”、“林胡”,生活在代郡以北的地方。支:抗拒。 几:庶几,差不多。霸:指建立霸业。 倡:歌舞艺人。 用:任用,信任。 北:败,败逃。 禽:通“擒”。 私养钱:个人养家的钱。 椎牛:杀牛。椎,捶击的工具。 舍人:王公贵官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的通称。 家人子:平民百姓的子弟。 尺籍伍符:指军法制度。尺籍,汉代把杀敌立功的成绩写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作尺籍。伍符,古代军中为约束部下使各伍相保而订立的符信。 上功莫府:到将帅的营帐报功。上:献上,报告。莫:通“幕”,幕府,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以法绳之:用法律制裁他们。绳:纠正,制裁。 坐上功首虏差六级:犯了多报杀敌六个人的罪。坐:获罪,犯罪。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级:秦制杀敌斩首,获一首赐爵一级,这里是首级意。 罚作:秦汉时犯轻罪者罚做苦工叫罚作。一说判刑一年叫罚作。 节:使者所持信物。 主:主持,掌管。车士:车战之士。 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 楚相:楚国的丞相。楚,汉初封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求贤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贤良:贤良文学的简称,指品行学问好。 举:举荐。 言长者:指在上林苑称赞绛侯、东阳侯为长者的话。 阿意:曲从、迎合权贵的心意。 论将率:指谈论任用将帅的话。率,通“帅”。 可著廊庙:可以标著在朝廷上。廊庙,朝廷。 《书》:即《尚书》,儒家经典著作,是上古历史文件及材料的汇编。 偏:偏袒,偏私。党:阿附。 荡荡:平坦宽广。 便便:通“辩辩”,明辩意。“不偏不党”四句出自《尚书·洪范》。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
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
推寻点画到曲折,想见落笔纵横时。
岂惟鸾凤九霄上,景锺大鼎森陆离。
虽然欲学则曷敢,驽马仰看骅骝驰。
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伊傅终何施?尔来亦复强点染,手不随意徒嗟咨。
悬知明日天将雨,中夜寒蒸紫玉池。
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宋代。陆游。 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推寻点画到曲折,想见落笔纵横时。岂惟鸾凤九霄上,景锺大鼎森陆离。虽然欲学则曷敢,驽马仰看骅骝驰。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伊傅终何施?尔来亦复强点染,手不随意徒嗟咨。悬知明日天将雨,中夜寒蒸紫玉池。
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
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和绎堂送顾庵南归原韵。清代。张永祺。 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
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唐代。薛能。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角弓硬箭黄金弝,须上淩烟画。不然脱帽五湖天。
藕丝篁粉伴茶烟。亦前缘。
雄心毕竟轻馀子,知我佳人耳。双挼裙带绕花行。
凉轩水槛十分清。说平生。
花间虞美人 为广陵何茹庵题像 像在荷塘竹岙间旁有两姬人侍。清代。陈维崧。 角弓硬箭黄金弝,须上淩烟画。不然脱帽五湖天。藕丝篁粉伴茶烟。亦前缘。雄心毕竟轻馀子,知我佳人耳。双挼裙带绕花行。凉轩水槛十分清。说平生。
转径白云近,回风清磬残。
霜花欺客眼,江雁怯秋翰。
片石泉声细,千峰日影寒。
烟深鸟不语,归路已漫漫。
游韬光庵与沈千秋分韵作。先秦。周文。 转径白云近,回风清磬残。霜花欺客眼,江雁怯秋翰。片石泉声细,千峰日影寒。烟深鸟不语,归路已漫漫。
未随尘土翳蓬蒿,晚着幽亭惬所遭。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
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合作醪。历尽岁寒柯叶在,柴墟松竹与争高。
张光禄席上分韵赋桧亭。明代。储巏。 未随尘土翳蓬蒿,晚着幽亭惬所遭。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合作醪。历尽岁寒柯叶在,柴墟松竹与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