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十二本纪 · 孝景本纪。两汉。司马迁。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广川、长沙王皆之国。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阳为阳陵。复置津关,用传出入。冬,以赵国为邯郸郡。 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蟜为隆虑侯。徙广川王为赵王。 六年春,封中尉绾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赵丞相嘉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阳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治粟内史为大农。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属大内。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卫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酺。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封建陵侯。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三月,匈奴入雁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弟蚡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 集解(徐广曰: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音奚。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孙嘉,疑其人有二名。)○索隐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封何孙嘉,疑其人有二名也。 索隐音附。荀悦云:“傅,正卒也。”小颜云旧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索隐薄太后也。亦葬芷阳西,曰少陵也。 索隐广川王彭祖、长沙王发皆景帝子,遣就国也。 正义雨,于付反。 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云文帝七年置。”骃按:地理志、百官表南陵县文帝置也。分内史为左右,及祋祤为县,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索隐邹诞生祋音都会反,又音丁活反。祤音羽,又音诩。 集解徐广曰:“汉志无。” 集解徐广曰:“雒,一作‘淮’。”○索隐雒阳汉书作“淮阳”。灾,故徙王於鲁也。 正义音匹备反。高祖兄仲子,故汉高祖十二年封,三十三年反。年表云都吴,其实在江都也。 正义高祖弟楚王交孙,嗣二十一年反,都彭城。 正义高祖孙,幽王友子,嗣二十六年反,都邯郸。 正义卬,五郎反。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平昌侯,十年反,都密州高密县。 正义辟音壁。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侯,立十一年反。括地志云:“济南故城在淄川长山县西北三十里。” 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立十一年反,都剧。括地志云:“菑州县也。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 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立十一年反,都即墨。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密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也。” 正义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 正义,鱼曳反。字亦作“艺”,音同。 正义地理志云魏其属琅邪。 索隐韦昭云:“平陆,西河县。礼即向之从曾祖王父也。”□正义应劭云:“平陆,西河县。” 正义济,子礼反。济北国今济州卢县,即济北王所都。 正义淮阳国今陈州。 正义鲁今兖州曲阜县。 正义汝南国今豫州。 正义江都国今扬州也。吴王濞所都,反,诛,景帝改为江都国,封皇子非也。 索隐悼惠王之孙,齐王襄之子。庐,汉书作“闾”。□正义齐国,青州临淄也。将庐,齐悼惠王之孙,襄王之子,年表云。 索隐刘泽之子。 集解徐广曰:“表云五年薨。” 正义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豫作寿陵也。 集解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之‘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传音丁恋反。如今之过所。 集解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 索隐景帝豫作寿陵也。按:赵系家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后代遂因之也。 索隐音林闾。避殇帝讳改之。 正义括地志云:“建陵故县在沂州承县界。” 集解徐广曰:“姓程。” 正义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 集解徐广曰:“姓苏。” 集解徐广曰:“殖,一作‘填’。”□正义按: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树。 正义临江,忠州县。虽王临江而都江陵。 正义条,田雕反。字亦作“”,音同。 索隐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盖侯。后故金氏妻女弟姁儿也。 索隐周昌之兄。 集解徐广曰:“一作‘应’。” 集解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索隐韦昭云:“张尚子当居,赵夷吾子周,建德子横,王悍子弃也。” 正义汉书表云中三年,安陵侯子军、桓侯赐、遒侯陆彊、容城侯徐卢、易侯仆祇、范阳侯代、翕侯邯郸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为列侯。按:纪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为首降。 集解按:三辅黄图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索隐按:三辅黄图云东出北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宫。” 正义惠景间年表云亚谷侯卢他之、隆卢侯陈蟜、乘氏侯刘买、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馀检不获。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为列侯。惠景间表云匈奴王降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数。 正义都睢阳,今宋州。 正义城阳,今濮州雷泽县,古城阳也。共音恭。谥法“严敬故事曰恭”。 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属兖州。 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属兖州。按:今曹州是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应劭曰:“詹,省也,给也。”瓒曰:“茂陵书詹事秩二千石。” 集解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将行,秦官。”应劭曰:“长秋,皇后卿。” 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谥,称大行。”晋灼曰:“礼有大行、小行,主谥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辞也。”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索隐按:郑玄曰“命者五,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索隐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后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故汉书景纪有大鸿胪。百官表又云武帝改名大鸿胪。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於身也。复有大行令,故诸侯薨,大鸿胪奏谥,列侯薨,则大行奏诔”。按:此大行令即鸿胪之属官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也。” 集解韦昭曰:“大内,京师府藏。” 索隐主天子之私财物曰少内。少内属大内也。 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卫尉,秦官,掌宫闱门卫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 集解徐广曰:“丙,一作‘甲’。” 索隐姓卫也。 正义郅,真栗反。郅都传云匈奴刻木为郅都而射,不中。 索隐七■,盖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义衣,於既反。■,祖工反。■,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缕。 索隐止人为马舂粟,为岁不登故也。 集解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又省之。” 正义衡山国,今衡州。河东,今蒲州。云中郡,今胜州。 集解徐广曰:“一作‘雷’字,又作‘图’字,实所未详。” 索隐天廷即龙星右角也。按:石氏星传曰“龙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集解汉书云:“二月癸酉,帝葬阳陵。”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 集解苏林曰:“蚡音鼢。”○索隐蚡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也。 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於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旌节下汾州,天空豁远眸。边山当北耸,河水傍东流。
市道横高阁,城闉架小楼。旬宣乏良策,民病几时瘳。
至汾州。明代。祁顺。 旌节下汾州,天空豁远眸。边山当北耸,河水傍东流。市道横高阁,城闉架小楼。旬宣乏良策,民病几时瘳。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唐代。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娇小私相命,牵衣哭路傍。几时堪翠靥,何物是红妆。
綦履春风薄,掖庭秋夜长。尧年如有赖,微质等朝霜。
时事有感 其二。明代。王世贞。 娇小私相命,牵衣哭路傍。几时堪翠靥,何物是红妆。綦履春风薄,掖庭秋夜长。尧年如有赖,微质等朝霜。
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题傅沅叔藏园校书图。清代。陈宝琛。 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东壁谁家夜捣砧。荆江流滞客偏闲。三三五五潇湘雁,飞尽南云入北云。人独自,月黄昏。青镫红蕊落缤纷。野篁谩白秋萧索,无风无雨也闭门。
思佳客·东壁谁家夜捣砧。元代。仇远。 东壁谁家夜捣砧。荆江流滞客偏闲。三三五五潇湘雁,飞尽南云入北云。人独自,月黄昏。青镫红蕊落缤纷。野篁谩白秋萧索,无风无雨也闭门。
平生粥饭寄伽蓝,老日田园强自添。岂自着靴踏泥客,如何不许暂深潜。
杂咏四绝 其四。宋代。李之仪。 平生粥饭寄伽蓝,老日田园强自添。岂自着靴踏泥客,如何不许暂深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