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 赵且伐燕

战国策 · 赵且伐燕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王曰:“善。”乃止。
()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且:将要。 伐:讨伐。 燕: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著名的说客,纵横家。 惠王:赵惠文王,名何。 方:正。 曝(pù):晒的意思。 鹬(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钳(qián):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huì):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雨(yù):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渔者:以捕鱼为业的人。 禽(qín):擒获,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敝:通“蔽”,使动用法,这里是使、致使、使得…… 相知:相持。对峙的意思。 熟:仔细 乃:于是。

战国说客们大量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典出于此。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

佐邑称能吏,兼曹重外台。绸缪资画诺,保障涤氛埃。

莲幕三城颂,花封百里回。名因趋府达,当宁解抡才。

()

两岁驱驰马首东,曾微一战可论功。

因人偶尔成擒蔡,无计降之愧伐崇。

万灶炊烟归塞下,十分农事到湟中。

酸寒伎俩才如此,辜负新计吒至公。

()

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宁无数日留?烟断昔曾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

百年尽付风吹柳,一雨远随山入楼。安得五侯鲭到我,自脩茶事试香篝。

惨淡微茫断客魂,最难忘处最难言。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往事沧江吹白鸟,谁家铁拨送金尊。欲寻隐者相倾倒,烟柳深深不见门。

()

高阁崔嵬瞰碧江,布帆归去鸟双双。无边树色千峰秀,一片晴光落短窗。

()

万里舟车要觅诗,衰年忍负始来时。未成班氏两京赋,仅见韩山一片碑。

归信正须传雁帛,秋风不为忆莼丝。今朝再渡桑乾水,月朗风清谁系思。

()

雪际带春生,池冰几夕轻。寒心犹缱绻,雨气半萧清。

客至拈桃笑,禽归试柳晴。衰年宜缓缓,岁早自含惊。

()

雨意蒸云暗夕阳,浓薰满院落花香。

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