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桓公 · 桓公十七年

左传 · 桓公 · 桓公十七年
【经】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癸巳,葬蔡桓侯。及宋人、卫人伐邾。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传】十七年春,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
乃邾仪父盟于趡,寻蔑之盟也。
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
秋,蔡季自陈归于蔡,蔡人嘉之也。
伐邾,宋志也。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昭公立,惧其杀己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
君子谓昭公知所恶矣。公子达曰:「高伯其为戮乎?复恶已甚矣。」
()
十七年春季,鲁桓公和齐襄公、纪侯在黄地结盟,目的是为了促成齐、纪的和议,同时商量对付卫国。桓公和邾仪父在趡地结盟,这是由于重申蔑地的盟约。夏季,鲁军与齐国军队在奚地发生战争,这是边境局部冲突。当时齐国 人入侵鲁国的边境,边境官吏前来报告。桓公说:“边境上的事情,谨慎地防守自己一边而且防备发生意外。暂且尽力防备就是了。发生了事情就迎战,又何必先行请示报告呢?” 蔡桓侯去世了,蔡国人把蔡季从陈国召回来。秋季,蔡季从陈国回到蔡国,被立为国君,因为蔡国人都拥护他。进攻邾国,这是宋国的意愿。冬季,十月初一,日蚀。《春秋》没有记载日子,这是史官的漏记。天 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于卿的地位,以推算历象,这是合于礼的。日御详细记载每月大小和干支,无所遗漏,在朝廷上通告百官。 当初,郑庄公准备任命高渠弥做卿,昭公讨厌他,坚决劝阻,庄公不听从。昭公即位后,高渠弥畏惧昭公会杀掉自己,就在十月二十二日,杀死昭公而立公子亹。 君子认为“昭公了解他所讨厌的人”。公子达说:“高伯恐怕要被诛杀的吧!因为他报仇报得太过分了。”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画舫绿杨边,吴娃竞采莲。红妆映绿水,窈窕誇少年。

只愁莲心苦,食之味不甜。只愁藕丝短,织之难成缣。

相与唱歌去,撑破苍波烟。

()

乌生几子林萧条,雄乌求食雌守巢。夜愁风雨巢倾覆,
常见一乌巢下宿。日长雏饥雄未回,雌乌下巢去哀哀。
野田春尽少遗谷,寻食不得饥飞来。黄雀亦引数青雀,
雀飞未远乌惊落。既分青雀啖尔雏,尔雏虽长心何如。
将飞不飞犹未忍,古瑟写哀哀不尽。杀生养生复养生,
呜呜啧啧何时平。

()

莫说逃虚意未真,世情何处不风尘。十年亦有莲池在,谁解青云藉故人。

()

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

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

推寻点画到曲折,想见落笔纵横时。

岂惟鸾凤九霄上,景锺大鼎森陆离。

虽然欲学则曷敢,驽马仰看骅骝驰。

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伊傅终何施?尔来亦复强点染,手不随意徒嗟咨。

悬知明日天将雨,中夜寒蒸紫玉池。

()

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

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
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

角弓硬箭黄金弝,须上淩烟画。不然脱帽五湖天。

藕丝篁粉伴茶烟。亦前缘。

雄心毕竟轻馀子,知我佳人耳。双挼裙带绕花行。

凉轩水槛十分清。说平生。

()

转径白云近,回风清磬残。

霜花欺客眼,江雁怯秋翰。

片石泉声细,千峰日影寒。

烟深鸟不语,归路已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