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隐公 · 隐公七年

左传 · 隐公 · 隐公七年
【经】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传】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
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
七年春季,滕侯逝世,《春秋》没有记载滕侯的名字,是由于没有和鲁国同盟的缘故。凡是诸侯各国缔结过同盟,就彼此把国名向神明报告,所以当国君死后则在讣告上也写上名字,这是为了向同盟国报告国君逝世和继承的人,以便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并以此安定人民,这是礼的大法。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 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 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盟。隐公进攻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进攻的。 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了财币,唯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俘虏他回去。 陈国与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与结盟。初二,和郑庄公盟誓,歃血的时候心不在焉。泄伯说:“五父一定不免于祸,因为他不认为结盟是国家的利益。” 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结盟,十一日,和陈侯结盟,看出了陈国将要发生骚乱。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于是就订了婚。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自怜为客惯,转觉到家愁。别酒初醒处,苍烟下白鸥。

()

苦节寒心独异常,尽枯终欲护幽香。纷纷花蕊那知此,已落犹誇半面妆。

()

病堕支离境,闲寻漫浪游。湖平天镜晓,山峭石帆秋。

赊酒家家许,看花处处留。归途倦扶杖,却上钓鱼舟。

()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当车。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经秋离别赊。秋将今夕恨,复看明年花。

()

青壁虽万里,白云只三寻。

()

楚邮燕驿饱经过,尘土风涛败兴多。涧水绕阶云绕屋,可人今夜好行窝。

()

前年重九日,黄衣携御椠。

抗牍回天聪,批鳞蒙帝念。

虽惭献六箴,犹许疏十渐。

去年重九日,石鼓偿原欠。

菊丛对佳客,萸觞倾旧酽。

一时啸咏狂,万丈词华艳。

今年重九日,龟息静中验。

亭前寒叶落,楼外晴波敛。

故人何殷勤,清樽持潋滟。

思君甲辰疏,拟昔尚方剑。

士锋皆辟易,忠舌为饫餍。

回首今七秋,日月光同掞。

知暂陆浑游,难久承明压。

老我思荷锄,一壑柴桑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