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 行军篇

孙子兵法 ·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得自地形的辅助的。 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育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 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绝山依谷: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溪谷行进。 视生处高: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视生处高,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战隆无登:隆,这里指高地。战隆无登,不要去仰攻占据高低的敌军。 绝水必远水:水,泛指河川地带。绝水必远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无迎水流: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亟去无留:亟,迅速。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依水草而背众树: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行军打仗求取胜利的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四帝,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领袖。相传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之所以生四帝也,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指驻军。凡军好高而恶下,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养生而处实,这里指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上雨:上,指河流的上游。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四周高俊,中间低洼的地形。天牢:指一种四周地形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陷: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天隙: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潢井:潢,积水池。潢井,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 葭苇:芦苇,泛指水草。这里指水草丛生的地方。 蘙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敌近而静者:靠近我军的敌军能保持安静。 所居易者:易,这里指平坦地带。所居易者,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散而条达:飞起的尘土散而细长。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辞强而进驱:以诡诈的言语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行。 陈也: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无约而请和者: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杖而立:杖,兵器。杖而立,敌军依靠着武器站着。 汲而先饮: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水。 军无悬缻:缻,泛指饮具。军无悬缻,军中把饮具都收拾起来了。 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足以并力料敌:只要能充分地判断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惟无虑而易敌者: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卒为亲附而罚之:当着士卒们还没有亲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情来教育士卒。 与众相得:得,亲和。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孙子兵法·行军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猜你喜欢

识君未三月,别君遽万里。终不为君恨,天地有正气。

()

大雅开元际,高风正始前。几人操白雪,四海和朱弦。

磊落陈王调,凄凉杜甫编。馀波空绮丽,哲匠几雕镌。

盛世称才子,明公实妙年。姓名悬宝箓,文采烛奎躔。

已诧龙为种,曾闻凤集肩。两朝司马学,一代子云玄。

汉苑昆明外,秦城太白颠。看花韦曲雨,携酒杜陵烟。

赋以凌云贵,才因命世传。胜游飞彩笔,丽藻掷青钱。

斗畔双龙气,人间五色笺。冲腾随八表,取次上钧天。

粉阁青绫被,璚楼赤玉鞭。鸣珂趋建礼,视草向甘泉。

鲲化风雷绕,鹏飞宇宙旋。一麾辞殿陛,万里问山川。

讲道嗤王弼,穷经答郑玄。绛帷朝入越,清梦晚临燕。

代北看名士,关西仰大贤。选才空万马,罢讲得三鳣。

竺国烟霄里,吴峰雾雨边。校文多暇日,登眺俨神仙。

柳外林逋宅,波心白傅船。潮声吟际落,寺影望中连。

只字霜飙动,千章锦绣悬。宫商閒自绕,金石巧相宣。

气压珊瑚树,光生玳瑁筵。赤城霞并起,沧海月孤圆。

桃李三春合,台垣计日旋。碧霄看紫绶,白屋有寒毡。

上策怀终孺,游齐忆马迁。屠龙空故业,落蠹守残篇。

学岂三冬富,词非子夜妍。世途甘寂莫,云路阻飞骞。

已辱盐车顾,能忘国士怜。鹔鹴愁泛驾,鱼兔有真筌。

万仞终南色,千秋太华莲。愿言开觉路,潇洒出尘缘。

()

石巉巉兮水沄沄,兰薿薿兮扬清芬。思搴芳兮以纫佩,赠天涯之夫君。

望夫君兮不见,见三湘之暮云,吁嗟乎三湘之暮云。

()

浅水湾清,宝云山丽,岛国烟屿纵横。花香雨过,楼阁倚天星。

珠市光芒射眼,绮罗焕,不夜仙坰。长街里,夷娃浅笑,牵挽犬儿奔。

堪惊。烽火起,犀梳抛垛,鸾镜分形。共烟埋奇舞,歌断雕甍。

可叹南天姹女,遣重嫁,丑发鬅鬙。背灯坐西风雨。

泣失恨困蓬瀛。

()

黄金台上瞻仙仗,野旷风清辇道疏。最爱沙河星月皎,夜深偏照紫宸居。

()

高唐原是梦生涯,绿水红楼第四家。北地胭脂中妇艳,南朝玉树后庭花。

渔郎潜混秦人服,织女偷邀汉使查。惊觉风流真一霎,恼他鹦鹉唤煎茶。

()

笛里笺愁,愁边觅路。蒙蒙一片迷香雾。不堪笔下绘沧桑,哀成庾信江南赋。

舞蝶癫狂,啼鹃凄苦。落红却被东风误。几曾招得古时魂,秣陵春死斜阳暮。

()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