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 九歌 · 其一 · 东皇太一

楚辞 · 九歌 · 其一 ·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竽瑟齐奏乐音强。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 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肃穆。 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 上皇:即东皇太一。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 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 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 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香草名,兰科植物。 肴蒸:大块的肉。 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 拊(fǔ):敲击。 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 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 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 姣服:美丽的服饰。 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 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苦霰悲风作斧斤,千秋松竹损精神。

似闻犬吠白云外,犹有秦时避世人。

()

山水佳如此,都忘客路难。

鸥明寒渚净,雁入野田宽。

事久人多厌,心清梦却安。

独怜鸾翼远,谁念箧衣单。

()

湖上风流画省新,堪多明月少红尘。长悬素魄衔金镜,不减清光抱玉人。

当户云生屏自倚,拂床星动剑相亲。看君如在扬雄宅,搦管玄经合有神。

()

少微星殒海天秋,漠漠悲风起暮愁。郡乘定书耆旧传,仙游真访羽人丘。

云中鹤去茶烟歇,架上书成竹汗收。盛德不随身共化,百年有子绍箕裘。

()

月地云阶,碧山丹水,春满北园。正慈闱初度,酡颜绿发,黄堂称寿,画戟朱幡。戏彩斓斑,安舆游衍,未数当时莱与潘。今朝好,把一家和气,散在千门。
潜藩。误玷君恩。人尚说、淳熙前状元。幸物情如旧,亲年未老,且开玉帐,共祝金樽。罗绮飘香,管弦度曲,晚岁欢娱谁与论。亭峰宴,似仙家大姥,尽见曾孙。

()

昏如枣膏羊玄保,湿似詹唐沈演之。恨到无香非厚谤,人言还有刻深时。

()

梧桐飞叶帝城隈,正是寒期素节催。玉女吹霜摇碧落,仙人擎露在蓬莱。

时闻作赋凌歊馆,追忆相从戏马台。晋宋风流俱寂寞,登临怀抱向谁开。

()

老嬾开编早欠伸,强搔短发照青荧。

齑盐二十年前梦,尚想长廊撼夜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