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宋代。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白怜而悲啼。
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柳陌:柳林小路。
闭月:行云遮月。花房:花瓣的总称,如白居易《画木莲房图寄元郎中》诗:“花房腻似红莲房,艳色鲜如紫牡丹”。
念:想念。画眉人:所念之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有人将此事向皇上禀报。皇帝问及此事,张敞回答:听说夫妻闺房中事比画眉更甚的还不知有多少呢!言下之意:替妻子画眉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
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如何?”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青门道:指京城门。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
“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景,满怀羁旅愁情的词人心里不能平静。尤其是当此春风轻拂,柳枝飘摇之时,词人敏感的心灵一阵颤动,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恋人:此时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念中,分别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风采当因别后彻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因亲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这两句全从对方设想,写得隐微含蓄,前句写其思,后句写其清晨理妆时的啼,包含无限潜台词和暗场戏,曲曲传达出女主人公幽微隐约的心理。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这两句回忆别时情态,兼点恋人所在。前句重写留者,后句重写去者,既写对方,也写自己,层层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当时分别,深感再逢杳杳无期,留者固情意缠绵,黯然伤神,去者亦恋恋不舍,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当此之际,那种凄哀悱恻的别离神态于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以致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印记,至今尚记忆犹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羁旅生涯中,每逢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绿罗裙的可爱身影,飘飘荡荡,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所以,这种对恋人深刻的眷恋感,似乎时时处处,都能得倾注,获得满足。这两句,实际源于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句,但牛词中的两句,是作为女主人公与男友分别时的叮嘱语出现的,贺铸原封不动拈用牛词原句,主要是抒发与情人长久分别后男主人公的一种心理活动。他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歌钟列。公堂盛会酬佳节。酬佳节。皇恩宣布,早梅争发。
舞场椎鼓催回雪。金壶镟酒琼酥热。琼酥热。今朝不饮,几时欢悦。
忆秦娥(至节赴郡会,赦到)。宋代。朱敦儒。 歌钟列。公堂盛会酬佳节。酬佳节。皇恩宣布,早梅争发。舞场椎鼓催回雪。金壶镟酒琼酥热。琼酥热。今朝不饮,几时欢悦。
芳径转幽僻,孤亭净俗氛。檐花风静落,人语竹深闻。
滩响疑来雨,松阴欲下云。渊明曾试仕,野性卒离群。
归自长城驿经刘园小憩。清代。戴亨。 芳径转幽僻,孤亭净俗氛。檐花风静落,人语竹深闻。滩响疑来雨,松阴欲下云。渊明曾试仕,野性卒离群。
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
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赠怀素》。
见《颜真卿集》
句。唐代。张谓。 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赠怀素》。见《颜真卿集》
老去如秋树,迎寒叶自飘。每逢乡信至,便有故人凋。
约几同游屐,欢犹梦昨宵。还家访东海,谁共听春潮?
闻王仲则殁。清代。李宪噩。 老去如秋树,迎寒叶自飘。每逢乡信至,便有故人凋。约几同游屐,欢犹梦昨宵。还家访东海,谁共听春潮?
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
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
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
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
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
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
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
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
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
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佛回山在泾县西百三十里经蓝山桃花潭皆李白所游也辛未夏予覈田过此。明代。钟芳。 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缺月东升夜欲阑,水天空阔浩漫漫。浪鸣柁尾舟行疾,风饱帆腰客意宽。
一点君山破雾出,半边湘岸倚篷看。莫云备历关山险,未必江湖枕席安。
洞庭阻雨。清代。严金清。 缺月东升夜欲阑,水天空阔浩漫漫。浪鸣柁尾舟行疾,风饱帆腰客意宽。一点君山破雾出,半边湘岸倚篷看。莫云备历关山险,未必江湖枕席安。
京师敢方泄边机,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
北耗。宋代。刘克庄。 京师敢方泄边机,北耗传讹果是非。不见红旗加露布,颇传黄屋尚宵衣。南风不竞师将老,春水方生虏必归。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