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其三

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译文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注释

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寒霜,浓霜。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jiāo)峣(yáo):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zhāo):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山阿(ē):山陵。

拟挽歌辞·其三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猜你喜欢

湖海知君岁月多,欲寻笙鹤问烟萝。

相逢一笑江南陌,听彻丝桐听踏歌。

()

晚烟直。一缕轻痕界碧。斜阳外、无数远帆,蹴起层波漾离色。

栖栖向瘴国。谁识。行吟剩客。清樽对、豪气半消,霜匣故鸣剑三尺。

从头话萍迹。记雨夜联床,沤梦分席。疏狂间乞歌姬食。

偏幕燕愁重,露蝉魂警,飞鸢惊堕背汉驿。望云黯南北。

恻恻。怨怀积。便说与相思,花外音寂。成连海上清何极。

料曲奏流水,泪飘蛮笛。西风催遍,醉又醒,断漏滴。

()

儿时拜公床,眼碧眉紫烟。

舍前架茅茨,炉香坐僧禅。

女奴煮甖粟,石盆泻机泉。

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堂堂列五老,胜气失江山。

石盆烂黄土,茅斋薪坏椽。

女奴为民妻,又瘗蒿里园。

当年笑语地,华屋转朱栏。

课儿种松子,伞盖上参天。

投策数去日,木行天再环。

先生古人风,铁胆石肺肝。

眼前不可意,壮日挂其冠。

解衣庐君峰,洗耳瀑布源。

雾豹藏文章,惊世时一斑。

众人初易之,久远乃见难。

忆昔子政在,为翁数解颜。

五兵森武库,河汉落舌端。

王阳已富贵,尘冠不肯弹。

呻吟刊十史,凡例墨新乾。

宰木忽拱把,相望风隧寒。

百楹书万卷,少子似翁贤。

()

御沟冰暖欲生涡,律管灰飞气自和。已进玉堂春帖子,六宫无事笑声多。

()

临江一片石,智者不能谋。着膝堪垂钓,横肱亦枕流。

云来添夏席,酒醒拥秋裘。为甚梦相引,前江风打头。

()

已入山林深复深,忽逢峻岭策千寻。探梅添得诗人料,履险犹馀游子心。

老树摩空云滴翠,黄花缀壁石镕金。青春此去东阳近,一路清溪有好音。

()

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鸲之鹆之,

众皆蓬蒿下,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

绰约不妆冰雪颜。仙鸟随飞来掌上。来掌上,时拂拭。

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有时一去凌苍苍,

朝游汗漫暮玉堂。巫峡雨中飞暂湿,杏花林里过来香。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

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

国系丁年盛,天开甲观祥。

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一日三天见,元辰万国康。

姿神辉玉裕,德业灿金相。

书圣规宸藻,文心俪汉章。

乾坤参久大,日月并升常。

祖武瞻兴庆,新庭拱未央。

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道统家传正,炎图国本强。

桑弧仍谷旦,铜律又清商。

旧事兰猗殿,新凉桂子香。

黄华先浥露,青女缓行霜。

史贺星同轨,农歌稼涤场。

与龄占梦帝,多祜叶思皇。

磐石重山固,灵源少海长。

三宫同寿域,岁岁颂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