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种柳戏题。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这首诗作者作于柳州刺史任上,诗人到达柳州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兴利除弊,做了一系列有益州民的好事。此诗所写,即他亲自参加种树劳动的体验与感想。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诗包含着风趣和幽默,但又不失丰富思想感情,细细读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长安繁华子,锦绮为衣裾。千金欧冶剑,百金大秦珠。
腰带玉麒麟,马鞭青珊瑚。斗鸡杜陵曲,走马黄山隅。
一朝歘自厌,谢遣轻儇徒。出市卖骏马,下帷事诗书。
落笔慕班扬,开口论唐虞。既膺丞相荐,诏徵诣公车。
三十秘书郎,四十谏大夫。不登金张门,掉臂许史庐。
结知万乘主,入侍九重居。里闾共嗟叹,金玉竟何须。
六艺信为宝,少年毋自疏。
暇日过吴佥子亮宝艺斋偶赋。元代。梁寅。 长安繁华子,锦绮为衣裾。千金欧冶剑,百金大秦珠。腰带玉麒麟,马鞭青珊瑚。斗鸡杜陵曲,走马黄山隅。一朝歘自厌,谢遣轻儇徒。出市卖骏马,下帷事诗书。落笔慕班扬,开口论唐虞。既膺丞相荐,诏徵诣公车。三十秘书郎,四十谏大夫。不登金张门,掉臂许史庐。结知万乘主,入侍九重居。里闾共嗟叹,金玉竟何须。六艺信为宝,少年毋自疏。
清都花发彩云深,片月高悬玉树林。此夕应逢秦女醉,新诗偷得凤箫吟。
和许长史玉函宫携妓 其二。明代。李攀龙。 清都花发彩云深,片月高悬玉树林。此夕应逢秦女醉,新诗偷得凤箫吟。
不分松声听似海,生增草色望如涛。山心水意终难定,耳目当前莫漫骚。
移居蓬罗七绝 其五。明代。郭之奇。 不分松声听似海,生增草色望如涛。山心水意终难定,耳目当前莫漫骚。
野院夕阴入,扫除仍布筵。地经残雨后,人醉碧萝前。
落日归双鹭,乔林响万蝉。凉飔吹不断,应为两高贤。
夏日酬方郑二子见访。明代。左国玑。 野院夕阴入,扫除仍布筵。地经残雨后,人醉碧萝前。落日归双鹭,乔林响万蝉。凉飔吹不断,应为两高贤。
时局艰如此。更何堪、人灾鬼虐,滔滔皆是。赤手开天鳌脚立,如汝差称解事。
愧几辈、空谈无似。落花时节金阊里。忆当时、春衫细马,相逢奇士。
劳燕分飞难再见,红豆抛残为子。悔未拉、同歌燕市。
凄绝秋风回首恨,料吴山、黯淡烟成紫。苍天醉,曾醒未。
金缕曲 哭冯沼清,步亚子韵。近代。高旭。 时局艰如此。更何堪、人灾鬼虐,滔滔皆是。赤手开天鳌脚立,如汝差称解事。愧几辈、空谈无似。落花时节金阊里。忆当时、春衫细马,相逢奇士。劳燕分飞难再见,红豆抛残为子。悔未拉、同歌燕市。凄绝秋风回首恨,料吴山、黯淡烟成紫。苍天醉,曾醒未。
忆昨被严召,同时具行李。海风九月寒,孤翮相次起。
扁舟下双溪,鼓棹共秋水。览胜定徘徊,得酒对欢喜。
欲得骨髓奇,先后献天子。六驭驻松江,端门昼高启。
披云就尧日,五色炫光炜。孤根际春阳,生动自兹始。
抡材有时相,小大听所委。茵冯忽东西,分此旧窗几。
公居陋室中,屋壁初料理。人静夜灯孤,叶动声入耳。
数日皆大风,檐冰冻相倚。坐想髯鬓逸,清吟不知己。
慎书缄锦囊,莫贵洛阳纸。
赠周希父。宋代。郑刚中。 忆昨被严召,同时具行李。海风九月寒,孤翮相次起。扁舟下双溪,鼓棹共秋水。览胜定徘徊,得酒对欢喜。欲得骨髓奇,先后献天子。六驭驻松江,端门昼高启。披云就尧日,五色炫光炜。孤根际春阳,生动自兹始。抡材有时相,小大听所委。茵冯忽东西,分此旧窗几。公居陋室中,屋壁初料理。人静夜灯孤,叶动声入耳。数日皆大风,檐冰冻相倚。坐想髯鬓逸,清吟不知己。慎书缄锦囊,莫贵洛阳纸。